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林书成,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副校长兼医学院院长、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董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肿瘤研究中心主任丁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徐斌,四川省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邓正权,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曹萍,成都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王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晓川,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杨晓涛,成都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蓉,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林桐榆等领导和专家莅临开幕式。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林书成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癌症防治工作,将其纳入“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核心任务。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善肿瘤防治网络,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努力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群众。天府肿瘤大会作为我国西部地区肿瘤领域的高水平学术平台,紧扣“智慧赋能,共克肿瘤”的主题,启迪思路,为四川乃至全国肿瘤防治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在致辞中指出,国家癌症中心坚定贯彻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在肿瘤基础研究、防治技术、规范诊疗、资源配置等关键领域集中攻关,完善国家癌症防控网络,推动癌症防治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健康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他希望以天府肿瘤大会的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体系建设,夯实肿瘤防治根基,聚焦重点难点领域,结合四川实际,凝聚多方合力,高质量推进癌症防治工作,更好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此次大会汇聚了国内外肿瘤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会议以单癌种、多学科设置分会场,以主题报告、专题发言、手术演示、论文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学术交流。同时,将举办四川省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联盟经验交流会,以推动全省肿瘤诊疗质量水平提升,展现我省肿瘤防治事业的快速发展。
填补西部空白 肿瘤控制率将达95%以上
开幕式上,四川省肿瘤医院质子治疗中心启用仪式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西部首台质子放射治疗系统即将正式投入临床使用。这一“国之重器”的落地,填补了西部肿瘤精准放疗领域的空白,将为区域乃至全国肿瘤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四川省肿瘤医院质子治疗中心是四川省人民政府重点民生工程,配备国际领先的IBA Proteus PLUS质子治疗系统。项目自2019年获国家卫健委质子放射治疗系统配置许可后,历经5年建设,于2025年3月通过辐射安全许可审批,成为西部首个具备完整资质的质子治疗中心。
该中心以质子治疗为核心,整合放疗中心、影像中心、核医学中心等资源,形成多学科联动的肿瘤治疗集群。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学科放射肿瘤中心主任郎锦义表示:“质子治疗可精准靶向肿瘤,不开刀即达到手术效果。在适用度上,40%病人可以使用质子放射治疗,普遍来说,早期病人基本都可以适应,中期晚期的病人需要根据病种,具体分析病情安排治疗方案。”
“国产质子设备临床试验显示,肿瘤控制率达95%以上,疗效与进口设备相当,单疗程费用降低30%。”郎锦义介绍。目前,上海瑞金医院、山东省质子中心等机构已累计治疗超千例患者,验证了国产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AI已可以自动化 高精度识别癌细胞
在肿瘤诊疗领域,人工智能也正掀起一场变革浪潮。四川省肿瘤医院院长林桐榆当天以《人工智能在肿瘤诊治的应用与思考》为题进行了分享。他表示,
目前,该院已经实现了靶区自动勾画,将后装计划流程缩短到30分钟内,其研发的“活动靶区位姿实时精准调控肿瘤放射治疗机器人系统”获国家重点研发立项支持。
此外,在川肿数字肿瘤诊断系统中的CT肺结节智能筛查和随访系统,可对肺结节风险进行多维评估,大大提升诊断效率与准确性。病理诊断方面,AI实现了自动化处理与标准化分析,能高精度识别癌细胞,辅助医生判断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还可结合基因数据为精准治疗提供支持。
未来,AI可自动化勾画靶区、设计放疗计划,提升计划质量和个性化水平,像川肿智慧放射治疗项目,借助AI优化流程,实现区域肿瘤放疗同质化。
不过,AI在肿瘤诊治应用中也面临诸多挑战。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突出,医疗数据敏感性高,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深度学习模型决策过程像“黑箱”,易出现误诊,泛化能力不足。还可能加剧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AI可对B超、CT、MRI、PET-CT、PET-MRI等影像数据进行自动识别与分析,辅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地诊断肿瘤,这意味着诊断早期不需要医生,依托远程图像快速准确出结果,阳性病例上传至上级医院诊断,基层医院医生需要尽快提高业务水平,成为高水平确认医师(confirm doctor),不然会有失业风险。”林桐榆表示,四川省肿瘤医院已经在甘孜、阿坝、凉山等地基于5G放疗云平台,通过互联网+远程系统,逐步实现区域肿瘤放疗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