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将在较长的时间里享受阳光,开展户外活动,然而,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我们不可忽视的健康威胁——中暑。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中暑日益增加,因此,了解如何预防和治疗中暑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解释中暑的定义、症状、分级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帮助您度过一个健康的夏天。
中暑的定义
中暑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及无风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内热量过度积蓄、汗腺功能衰竭和脱水、电解质丧失过多而出现相关临床症状的疾病。通常发生在长时间暴露在炎热环境中或者剧烈运动后。
中暑的症状分级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体现了中暑由轻至重的发展过程。根据其严重程度中暑分为三级:
1.先兆中暑: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软、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2.轻度中暑: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除头晕、口渴外,还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等表现。3.重度中暑:出现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等症状,体温极度升高,如不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
中暑的原因
1.环境因素:在炎热的夏季,户外活动的人们更容易受到太阳的辐射和高温的影响,特别是那些在户外工作的人群,如建筑工人、交警等。2.个人因素:缺乏水分和电解质(盐水),或者穿着不合适的衣服,如紧身衣或者厚重的衣服,都会增加中暑的风险。3.健康因素: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心脏病等,对高温的耐受能力相对较低,更容易中暑。
中暑的预防
1.避免在阳光下长时间活动:尤其是在中午到下午四点之间,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出门做好防晒,穿着轻便、透气的衣服,避免穿着紧身或厚重的衣物。2.别等口渴了才喝水,口渴已经表示身体已经缺水,应每天适当饮水,一到出出汗多时,补充适当的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出汗多时适当补充盐水,避免脱水。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群,可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3.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已知自己有某些慢性疾病,或者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较差,应避免在炎热的环境中长时间活动,保证睡眠充足。
中暑了怎么办
1.转移:发现有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表现时,应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2.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多饮用一些含盐水的清凉饮料,如运动饮料或椰子水等,以帮助身体恢复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应少量多次喝水,切忌狂饮不止;同时做好散热,使用电风扇或空调等设备降低室内温度。3.发热可选物理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监测体温,当体温降至37.5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4.防止皮肤受损:中暑病人的皮肤可能会出现晒伤或其他损伤,因此需要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避免过度摩擦或使用刺激性物品。如果皮肤出现破损,应及时处理并预防感染。5.中暑症状加重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或拔打急救电话120救助。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40%至50%。千万不可以为是普通中暑而小视,耽误治疗时间。
饮食保健
中暑治疗后,在饮食上也需要引起重视,忌大量饮水,应少量、多次饮水。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忌吃大量油腻食物。应少量多餐,清淡饮食,多吃蔬菜。
结论
中暑现象常见于夏季,中暑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软、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症状,建议要避免在中午或室外气温高的时间段外出,或长时间暴晒,尽量呆在阴凉处,外出时做好防晒,同时建议多饮水,食用一些防暑降温的食物,比如绿豆粥和西瓜等,这些措施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