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中医中药
热点排行
竹枝作词传世竹茹入药清心
2023-05-08 11:21:44
作者:吕晓艺,王意嘉,彭天敏
作者单位:大众健康报

四君子梅兰竹菊,竹居其一;岁寒三友松竹梅,竹又在其中。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无不仰慕竹之高风亮节,苏轼有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还有人看到了竹的清秀典雅,王庭筠有《绝句》:“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古代医家则挖掘了竹的药用功能,譬如中药竹茹即取自于竹。

竹茹由禾本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制成。经过伐竹、锯段、除杂、去皮、劈裂等一系列步骤,将竹子的中间层刮成细丝,揉成小团,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前者称为“散竹茹”,后者称为“齐竹茹”。根据后续炮制方法的不同还可分为生竹茹、姜竹茹、醋制竹茹、玫瑰制竹茹、麦麸制竹茹等。药店里最常见的是生竹茹和姜竹茹。生竹茹经中间层刮成细丝后揉团阴干即得;而姜竹茹则是取干净竹茹加入姜汁拌润,待姜汁被吸尽后,文火烙至两面微黄,取出晾凉,如此便可用生姜的辛热缓解竹茹的寒性,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更好。

竹茹味甘、性微寒,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之效。《本草备要》记载“(竹茹)泻上焦烦热,凉血”,《本草纲目》记载竹茹治“伤寒劳复,小儿热痫,妇人胎动”。竹茹取材方便,药效显著,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就喜用竹茹治疗温病,其医案所录方剂里的中药,竹茹使用频率最高。竹茹最早入药见于汉代《金匮要略》之竹皮大丸方,该方常用于治疗妇人产后阴血亏虚而虚烦不安伴呕逆者,可调节气血,又有橘皮竹茹汤,是治疗哕逆的名方。

竹枝之风雅兮,可以作诗文;竹茹之效灵兮,可以救疾苦。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竹与诗,竹与药,竹与人,千年的中医药传承,维持自然与人和谐统一。

(吕晓艺 王意嘉 彭天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