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血脉相连,传递希望与生命的医院输血之旅
2023-08-29 15:29:42
作者:徐湘豫
作者单位: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输血是指将血液或其成分通过静脉注入受血者体内,用于替代或增加血液成分、改善循环功能等治疗目的。输血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急救、手术、产科、造血系统疾病等各个领域。它不仅可以提供缺血组织所需的氧气和养分,还可以排出体内的毒素和废物,帮助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根据受血者与供血者的关系,输血可以分为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或其成分回输给自己,减少了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异体输血是指将与受血者血型相匹配的供血者的血液输给受血者。

输血操作主要包括血液采集、血型鉴定、交叉试验、血液保存和输注等步骤。首先,需要从供血者和受血者身上采集血液样本,并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以确保两者的血液相合。然后,将血液进行适当处理和保存,在一定的时间内输注给受血者。

在进行输血过程时,有几个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被着重考虑。

供血者筛选:选择合适的供血者对于输血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供血者应当经过全面的健康评估,并排除可能存在的传染病、慢性疾病和遗传疾病。此外,供血者的血型和血液特征也需要与受血者相匹配,以避免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配血:正确地配血过程是确保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根据受血者的血型和抗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供血者血液。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是最重要的血型特征,输血时尽量同型输血,急救用血除外。此外,还需要检查受血者的不规则抗体,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

输血反应:输血反应是指由于输血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它可以是免疫相关的(例如过敏反应、发热反应、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或非免疫相关的(例如感染、溶血反应)。为了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临床人员需要密切监测受血者的生命体征,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感染风险:输血过程中存在感染的潜在风险。这可能包括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传播。为了降低感染的风险,供血者的血液样本必须经过国家规定的检测和筛查。此外,临床人员在输血过程中必须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

输血后护理:输血后,医护人员应提供适当地护理和观察,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例如,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过敏药物或抗感染药物;输血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种紧张和焦虑的经历,医务人员应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

输血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医疗技术,在应用中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注意事项。供血者的筛选、正确地配血、预防和处理输血反应以及降低感染风险等方面的措施都是确保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通过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和持续监测,可以进一步提高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