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医疗技术也在不断地革新。尿检已经成为了现代的基础检测之一,为患者后续的诊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尿蛋白作为其中的一项检验项目,很多人对其认知较少。因此,了解尿蛋白的检验知识十分重要。
一、了解尿蛋白
1.什么是尿蛋白
人体维系正常生命活动的过程中,蛋白起着重要的作用,蛋白存在人体血液中,经过肾脏过滤,随后会被肾小管吸收,重新进入血液当中。这一过程也是人体对蛋白吸收并利用的过程。但如果人体的肾脏功能出现故障,就会导致血液中的蛋白质从肾脏过滤增多,最终出现在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体的尿液里不含有蛋白质或是只含有微量蛋白质,健康人群的尿液中的蛋白质很少,仅为30~130mg/24h。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如果检测时蛋白尿≥150mg/24h或≥100mg/L时,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说明此时被检者体内的蛋白尿量明显增多,称为蛋白尿。可以根据蛋白尿阳性的情况进行进一步诊断或是治疗,以防病情加重。
2.蛋白尿的危害
由于很多蛋白尿患者并没有察觉身体有明显异常,可能会延误治疗。实际上蛋白尿对人体危害巨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利于肾脏健康:蛋白尿的产生可能会导致人体内大量蛋白营养流失,同时可能对患者的肾小球以及肾小管造成极大的损害,严重时甚至会引发患者肾脏纤维化。
(2)引发尿毒症风险:根据研究调查表明,长期持续存在蛋白尿可能会成为引发尿毒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蛋白尿最大的危害时慢慢毒蚀患者的肾脏,进而引发尿毒症。
(3)导致患者体质下降:如果患者体内长期存在蛋白尿,且没有经过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出现身体浮肿,且较难消除。同时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也会逐渐下降,容易诱发其他病症。
(4)增加感染几率:蛋白尿会导致患者体内的蛋白质大量流失,从而导致人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减少,进而增加患者受到其他感染的几率。
二、尿蛋白的检验知识
1.假性蛋白尿症状
并非所有蛋白尿都是病理性,由于部分因素会影响检测结果,因此往往也会出现假性蛋白尿的情况。如果出现以下几点,可以考虑为假性蛋白尿:
(1)在检验时,如果被检者的尿液中混入了其他液体,例如血液、脓液或是经血、白带等分泌物时,就可能导致常规的蛋白尿定性检查为阳性。这种尿液的沉渣中可以见到多量红、白细胞以及扁平上皮细胞等,而无管型。把尿液过滤或是离心沉淀后,尿蛋白可能会出现阴性结果。
(2)尿液长时间放置后,由于析出结晶的原因,可能会导致尿液呈现白色浑浊情况。如果加温或加少许醋酸后尿液转清,则可以定性为假性蛋白尿。
(3)部分被检者在进行检验前可能服用过一些药物,对检验结果造成了影响,例如山道年、利福平等从尿液中排出时,可使尿色浑浊类似蛋白尿,但在检测时定性为阴性。
2.蛋白尿的分类
根据尿蛋白的成因不同,通常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肾小球蛋白尿:这种蛋白尿是由于患者的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所导致的。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类型。通常多见于原发或是继发性的肾小球肾炎。主要是由于中毒、缺血以及免疫病理损伤破坏了滤过膜的完整性,或是由于滤过膜电荷屏障作用减弱所导致的。
(2)肾小管蛋白尿:通常人体肾小球滤出的中小分子蛋白质几乎会被肾小管重吸收。但当患者出现肾小管疾病时,蛋白质重吸收受到障碍,小分子的蛋白质会从尿液中排出。但此类患者血液中的小分子蛋白质浓度较低,通常尿蛋白总量不超过2克。
(3)溢出性蛋白尿:在某些疾病中,患者血液中小分子蛋白浓度会增加,例如肌红蛋白、游离血红蛋白等。如果滤液中的浓度超过肾脏可以吸收的极限,就会被排出。这类情况多见于血管内溶血性疾病或是骨髓瘤患者。
(4)组织性蛋白尿:当人体组织受到破坏时,就会释放出胞质中的各种蛋白质和酶,如果所排出的分子量较小,且超过了肾小管可以吸收的极限,就会从患者的尿液中排出。该项蛋白液可以直接从肾小管排出,例如肾小管基膜抗原等。
3.检验注意事项
(1)无需空腹:蛋白尿是尿常规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且尿蛋白的检测不会受到被检者饮食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检测前,被检者无需空腹取尿液。
(2)新鲜晨尿:根据尿液的排出顺序,可以分为前段、中段、后段。通常进行尿常规检测时,应当在清晨时取新鲜且干净的中段尿,避免将前段和后段尿液排入,以防造成尿液污染,从而影响检验结果。且在检测前应当注意避免进行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还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的情况下取尿。
(3)避免混入液体:女性在取尿时应当避开月经期,否则可能导致尿液中混入阴道分泌物或经血,从而影响检验结果。而男性在取尿时应当尽量避免混入前列腺液等。
(4)抗生素影响:如果被检者近期内有服用抗生素,则应当停药一周后再进行蛋白尿检查。否则抗生素的代谢产物可能会从尿液中排出,抑制其中的细菌生长,影响尿蛋白检验的准确性。
(5)及时送检:在进行采样后,应当及时送检,避免时间过长导致样本出现变化,从而影响检验结果。
尿蛋白已经成为了尿常规检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有效反映出被检者的肾脏问题。如果在检验中发现数值异常,被检者应当及时跟医生沟通,进一步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