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脑梗死后遗症的家庭护理要点
2023-09-06 15:56:28
作者:黄文华
作者单位:武宣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梗死曾经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当前这一疾病的死亡率已经大幅下降,但是部分患者会在治疗后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脑梗死的后遗症取决于受影响的脑部区域和程度,可能包括肢体瘫痪、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和情绪问题等。脑梗死后遗症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但通过合适的护理和管理,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介绍脑梗死后遗症的家庭护理要点,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照顾患者。

合理饮食

脑梗死患者饮食上是低盐低脂饮食,如果患者有糖尿病,则需要低糖饮食。脑梗死患者,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豆制品、乳类、蛋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要吃清淡的食物,不要太咸太油腻,尽量少吃动物内脏和动物油脂,这些可以加重动脉硬化。吞咽障碍的患者,喂餐时要抬高床头,食物尽量做成糊状,不要太稀;喂餐时应少量从健侧喂入,待患者吞下后,再喂第二口,不要催促患者,避免引起呛咳,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无法吞咽或昏迷留置胃管的患者,喂餐前要确认胃管是否在胃内及是否通畅,用注射器可从胃管抽出胃液或少量食物,说明胃管通畅且在胃内。要抬高床头,食物要新鲜配制,食物温度适宜,38~40℃,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注食前后以20~30ml温开水冲洗胃管。要定期到医院或请家庭医生上门更换胃管。

心理疏导

脑梗死后遗症不仅影响身体功能,还可能导致情感问题,如抑郁和焦虑。家庭成员应倾听患者的感受和情感,理解他们的挣扎和困惑。给予患者足够的机会表达自己,不要轻视他们的情感。家庭成员可以鼓励患者保持积极思维,帮助他们看到康复的希望,积极的态度对康复至关重要。家庭成员要对患者给予关爱和包容,同时在家庭生活中要尽量让患者能够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从而使患者能够获得心理上的宽慰。鼓励患者参与积极的社交和娱乐活动,以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包括积极参与社交互动,开展患者感兴趣的娱乐活动。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是脑梗死后遗症康复的核心,也是家庭护理中的关键。在此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或康复师制定的康复计划展开康复训练,切不可操作过急,超出身体负荷;同时在训练过程中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锻炼。康复训练通常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和生活技能训练。物理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提高平衡和协调性。如果患者经历了言语障碍,如失语或吞咽困难,则需要通过言语治疗帮助他们改善沟通和吞咽技能。此外还要通过训练重新学习和改善日常生活技能,如自理能力、穿衣和独立进食等。

语言和沟通

脑梗死后遗症可能会导致语言和沟通障碍,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互动产生负面影响。家庭成员在这方面的支持至关重要。在与患者交流时,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子。这有助于患者更容易理解和表达自己。肢体语言和图像辅助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家庭成员可以学习使用手势和图片来促进交流。同时鼓励患者对沟通,尤其对于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更需要加强练习以使语言功能能够予以恢复。

清洁卫生

维护患者的清洁卫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可能需要卧床休息或行动不便的患者。确保患者每天都能进行适当的浴护和身体护理,包括清洗、更换衣物和床单。这有助于防止皮肤感染和床疮的发生。如果患者需要协助排泄,家庭成员应提供隐私和尊重,确保排泄过程的卫生。卧床的患者需要定期更换体位,以减少压疮的风险。家庭成员应学习正确的体位转换技巧。

遵医嘱用药

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通常需要药物治疗来管理高血压、高胆固醇、抗凝血等问题。家庭成员应对患者的用药方案有准确地了解,及时提醒患者,确保患者按照医嘱的时间表准确服药,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同时对患者的用药情况予以必要地监督,防止患者出现误服,或擅自更改用药方案,以造成不良后果。另外,对患者所用药物的副作用应当有所了解,并对患者用药后的状态保持监测,如有问题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