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如何做好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2023-09-05 09:14:19
作者:卢艺
作者单位:河池市中医医院
手足口病是儿童群体高发传染性疾病,发病后孩子手足部位、唇周部位都出现散发性疱疹、皮疹,导致孩子口痛。手足口病具有常见性、可自愈性特征,大部分患儿在发病1周后病情痊愈,但也有部分孩子病情加重出现肺水肿、心肌炎、脑膜炎,对孩子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做好儿童手足口病预防、护理尤为重要。

手足病特点

手足口病发病和肠道病毒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肠道病毒人类存在非常高的易感性,在不断感染中机体免疫技能也在不断的发育,并逐渐建立手足口病感染菌特异性免疫机制。而儿童年龄比较小,身体免疫技能还处在发育初级阶段,在各类肠道病毒抵抗力方面比较弱,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感染手足口病机率更高。

1.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各类传染疾病在传播时主要通过直接传播或者间接传播,大人如果携带肠道病毒,对大人身体不会产生明显的作用,但也可能传染给儿童,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卫生。手足口病主要是从以下途径进行传播:(1)人群接触传播。人群接触传播也是手足口病主要传播途径,存在肠道病毒污染的玩具、皮肤、衣服、奶具、牙杯、手巾、食具后都可以发生传播。(2)分泌物传播。存在肠道病毒感染的人群泪液、唾液、痰液及其他分泌物中均可能存在肠道病毒,在空气中、飞沫中进行间接传播,导致更多人感染。(3)饮食传播。存在肠道病毒感染水、食物都可能导致手足口病。

2.手足口病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具有3至4天的潜伏期,部分抵抗能力比较好的患儿症状比较轻,可以自行痊愈恢复,而抵抗力比较差的患儿发病比较急,突然发病且发病后体温明显升高,达到38℃以上,随着病情加重,发热持续不退,温度越来越高。口腔粘膜出现米粒大小散在疱疹、皮疹,存在明显的疼痛。脚掌、手掌部位也存在米粒大小疱疹、皮疹,部分患儿甚至累及膝盖、臀部,疱疹中有少量液体,周围出现炎性红晕。也有部分患儿还存在流鼻涕、咳嗽、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

手足口病预防及护理

由于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口鼻飞沫、食物、接触进行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预防:(1)家长应注意儿童饮食卫生,帮助儿童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以免病从口入;(2)幼托机构应加强晨间体检,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的患儿应及时做好隔离措施,避免更多的儿童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引发大面积感染;(3)手足口病患儿污染的食具、日用品应做好消毒。排泄物、粪便也要做消毒处理。衣物、床单被套要及时清洗并在阳光下暴晒;(4)尽量让孩子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外出带好口罩,降低感染风险;(5)日常注意儿童饮食结构,确保儿童饮食均衡,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确保睡眠充足。积极参与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以免感染肠道病毒;(6)如果存在积食的患儿,要及时接受治疗,避免病情延误,影响儿童抵抗力。

而已经发生手足口病感染的患儿,家长也不必过度紧张,在日常护理时注意以下几点即可:(1)消毒隔离。已经发生手足口病感染时,需要及时对患儿空间隔离并接受治疗,直至患儿足部、唇周、手部位疱疹、皮疹消退结痂才能接触隔离,一般需要2周左右。患儿所使用的玩具、餐具、衣物必须进行清洗、消毒。可以使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擦拭,或者使用紫外线灯照烧,从而将感染途径阻断,排泄物在消毒2h后再处理。(2)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患儿隔离病房应每天将窗户打开,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确保空气新鲜度。可以采取乳酸熏蒸手段阻断空气中致病源。(3)口腔清洁。让患儿饭前、饭后刷牙,做好口腔清洁,避免细菌感染。如果存在口腔溃烂,需要及时进行治疗。(4)发热护理。低热、中热的患儿可以不采取特殊处理,多让患儿喝水。如果患儿体温达到38.5℃以上,需要采取药物退热,避免体温持续升高引起并发症。(5)病情监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可能对心脏、脑部造成损害,引发心肌炎、脑膜炎。家长应密切监测孩子情况,一旦孩子哭闹不止、面色苍白、剧烈头痛、高热、嗜睡,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5)皮疹护理。定期对床单被褥、衣物进行更换,尽量选择棉质、宽松、舒适的衣物,以免摩擦皮疹、疱疹,出现皮损情况。将患儿指甲剪短,避免患儿抓挠。做好皮肤清洁,确保皮肤干燥。

总之,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引起高度重视,不要让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饭前、便后要洗手,做好口腔清洁,不要和已经感染手足口病的患儿接触,从而避免孩子感染手足口病。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