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是患者用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住院药房是患者就医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医院药学服务的重点,药品调配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住院药房的工作质量。住院药房工作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疗效,也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和医疗质量。一旦药品的调配出了差错,有可能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严重的还会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导致重大的医疗事故,相关人员也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因此每一位药师都需要重视药品调配,减少差错。那围绕住院药房的药品调配,具体有哪些常见的药品调配差错事件呢?有哪些方法能够降低药品调配差错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
住院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的类型以及原因
一般情况下,住院药房常见的药品调配差错类型以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药品名称相似差错
在药房,有很多的药物名称相似,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作用又存在明显差别。例如利可君、利托君这两种药,名字相似,但利托君是妊娠20周后产妇预防早产的药物,而利可君是用于白血球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的防治药物;再如哈西奈德溶液、曲安奈德注射液,这两种药物的名字也是十分雷同,但药理作用差异很大,其中哈西奈德溶液主要是治疗接触性湿疹、异位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疾病的药物,曲安奈德注射液是治疗过敏性鼻炎、关节疼痛、滑膜炎、支气管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药物。
(2)药品包装相似差错
同一个厂家药品剂量不同,因此在包装、外观、色彩方面较为相似,如果核对不仔细,很容易出现调配错误的情况。例如:像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帅信)75mg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帅泰)25mg,外观颜色相同,在包装大小都极大相似;同一通用名称药品厂家不同,例如:利伐沙班(拜瑞妥)10mg和利伐沙班(邦悦妥)10mg,包装大小及颜色都极为相似。
(3)单位、剂型差错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医生给患者开具单剂量药品时,如果单位选择错误,导致用药剂量不足或过大。例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络活喜),每片5mg,医生开具医嘱5片,每日1次,如果药师调配药品时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剂型不同,药理作用相差极大,例如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用于治疗浓稠粘液分泌物过多的呼吸道疾病,而乙酰半胱氨酸滴眼液则用于治疗点状角膜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等眼病,调配时容易混淆。
(4)药品数量差错
医生在于医嘱录入过程出现差错,药师发药也跟着发错,例如医嘱开具卤米松乳膏,每次用量0.01支,录入的时候却输入数量为0.01支,药师调配药品时,把0.01支当成发一支给临床科室;药师调配药品凭工作习惯发药,磷酸钠盐散(健可诺)(2袋/盒),医生开具一袋,药师发出一盒。
(5)医嘱看错行
在快节奏调配医嘱时,药师在一条医嘱调配完成后没有做标记,导致看到上一个或者下一个药品的数量而出现数量差错。
(6)漏调配药品
在调配医嘱高峰期,药师有可能被电话或者其他人员打断时,会出现漏调配个别药品的情况。 药品一品多规 药品存在一品多规,有些品规使用频率较少,药师不注意看药品剂量规格和货位,习惯性会把常用品规发给临床科室,导致两个品规数量一多一少。
(8)药师专业储备不够
医生为同一个患者开具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和塞来昔布胶囊,两种都是非甾体抗炎药,药师调配药品,未发现是重复用药。
(9)药品摆放不当
药师没有按指定货位上架或归位药品,调配时凭经验拿取药品,导致所调配差错。
(10)贴错药品标签
药师调配药品时,同一张出院带药医嘱或临时医嘱开具两个人以上有若干个药品品种,且不同患者间有开具同一个药品只是数量不同,药师很容易把两个患者的药品混放,也是最常见的差错。
(11)发出过期药品
近效期药品没有及时下架,有可能导致货架上药品过期,药师调配时可能会发出过期药品。
降低住院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率的措施
介绍完住院药房常见药品调配差错的类型以及原因,下面说一下防控措施:
(1)加强管理,优化药品调配流程
为了进一步降低住院药房药师药品调配差错率,药师需要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调配药品时,药师要认真审核医嘱,对医嘱中的药品名称、数量、剂型、规格等内容进行审核,如果存在疑问,联系医生。落实双人双核对制度,进一步提升发药的安全性、准确性。
(2)加强对药师的业务培训
药师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作为药师,需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积极参与有关药师业务能力提升的培训活动,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在药房引进新品种的药品后,需要进行系统学习,熟练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做好风险管控
对药房出现的调配差错事件进行分析,结合反馈结果对科室制度进行调整和优化,强化药房的管理力度,避免出现医患纠纷。同时,药师需要加强自身责任心,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提升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围绕药房药品调配风险因素开展预见性管理。定期开展讨论会议,围绕现状制定整改方案,提升风险防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