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凝药物
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液凝块形成,提高胚胎着床率。常用的有低分子肝素(LMWH)、阿司匹林(Aspirin)等。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注射剂,具有抗凝血和抗凝血栓形成的作用。在辅助生殖技术中,低分子肝素常用于高凝血风险的患者,提高胚胎着床率;对于反复流产者用于抗凝、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滋养细胞增值,减少血管内皮受损等助孕保胎作用。阿司匹林是一种口服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在某些患者中,阿司匹林可以用于改善子宫内膜血流,促进胚胎着床。
2免疫调节药物
用于调节免疫系统,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受孕率。常见的免疫调节药物包括羟氯喹、环孢素、他克莫司、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
羟氯喹为抗炎和免疫调节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已常用于难治性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孕前用于调节准妈妈的免疫系统利于助孕,孕后使用克降低流产率和胎儿死亡风险。
环孢素常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合并妊娠,怀孕后24周开始使用,避免胎儿在晕后期出现胎停情况。
他克莫司在移植中,通过降低受体对供体同种抗原的免疫系统反应来防止移植物的排斥反应。现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生殖并发症,低剂量用于孕期保胎,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活产率。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妊娠早期,可促进绒毛膜细胞增殖和促进胚胎着床,对胎儿和滋养细胞有支持保护作用,常用于复发性流产和反复植入失败的治疗药物。
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含有抗体的制剂,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在某些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或习惯性流产患者中,免疫球蛋白可以用于调节免疫系统,减少免疫反应,提高受孕率和维持妊娠。
3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例如泼尼松为一种抗炎和免疫调节剂,小剂量可降低NK细胞数量、降低球蛋白和自身抗体水平,有流产经历孕前使用调节母体免疫机能,利于助孕;孕后使用减少胎儿和母体间的炎性反应等免疫机能,用于保胎。
4促黄体生成素
用于维持黄体功能,促进胚胎着床和妊娠的维持。常见的促黄体生成素包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黄体酮、地屈孕酮等。
hCG是一种注射剂,结构上类似于黄体生成素。它可以模拟黄体生成素的作用,维持黄体功能,促进胚胎着床和妊娠的维持。在辅助生殖技术中,hCG通常用于触发卵泡的排卵,并在胚胎移植后继续使用,以支持黄体功能。
黄体酮和地屈孕酮是一种激素,可以维持子宫内膜的稳定,促进胚胎着床和妊娠的维持。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常用于补充黄体功能不足的患者,以提高胚胎着床率和维持妊娠。
5其他辅助药物
包括抗氧化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用于改善卵子和精子质量,提高受孕率和胚胎发育质量。抗氧化剂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卵子和精子的损伤,常见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辅酶Q10、谷胱甘肽等。维生素在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卵子和精子的质量,常见的维生素包括维生素D、维生素B族。微量元素对生殖健康也有重要影响,如锌、硒、铁等。它们可以提高卵子和精子的质量,促进受孕和胚胎发育。准妈妈们备孕时都会口服叶酸,但是叶酸中重度代谢代谢异常的患者,备孕前需要口服活性叶酸才能达到助孕效果。这些辅助药物通常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监测。在使用辅助药物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因此需要密切监测和调整剂量。
生殖免疫相关用药在生殖免疫治疗中起到、预防血液凝块形成、调节免疫系统、维持黄体功能等作用。然而,使用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调整剂量。同时,药物治疗应结合其他辅助生殖技术,如体外受精(IVF)等,以提高成功率。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个体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