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症一般可归入中医“咳嗽”、“咯血”、“肺痛”范畴。国医大师洪广祥认为支气管扩张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肺脾气虚为本,痰、瘀、热为标,在本病急性发作时重视感受外邪、痰湿内郁、木火刑金、痰热留痕为患,更重视本虚标实,本虚方面侧重“宗气不足”、“脾气亏虚”,在从急性发作向缓解期演变过程中,重视痰热阴伤的转归。现今的大部分医家认为支气管扩张的病机为痰瘀
日久阻肺,郁而化热,热壅血瘀,邪瘀阻于肺络,久蕴生热,蒸化成脓所致,以痰、热、瘀为主要病理表现。支气管扩张症属中医学“肺痈”、“咯血”等疾病范畴。肺为娇脏,肺遭外邪侵犯或由于先天禀赋欠缺,肺气受损而发病,肺病日久不愈则邪气在肺内损耗津液,阴虚火旺灼伤肺络,导致血液外溢而咳嗽、咯血,中医认为应采用清热化痰、养阴润肺、泻火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改善支气管扩张症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苇茎汤为治疗肺痈的常用方,其组方为苇茎60g,薏苡仁30g,冬瓜仁24g,桃仁9g。苇茎清泄肺热而疗痈,宣肺利窍而化痰排脓,善治肺痈,重用苇茎为君药。冬瓜仁长于涤痰排脓,清热利湿,为治内痈之要药,与君药相伍,则清肺涤痰排脓之力更著,为臣药。桃仁活血祛瘀,散瘀消痈;薏苡仁清肺排脓,利水渗湿,同为佐药。四药配伍,共奏清热化痰,逐瘀排脓之效。苇茎汤集清热、化痰、逐瘀、排脓于一方,为肺痈内消配伍的基本药法。苇茎汤功能主治痰瘀互结,热毒壅肺之肺痈证,以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辩证要点。
该方出自《备急千金药方》卷十七,系唐代医家孙思邀所创,是中医治疗肺痛的代表方剂。原方主治“肺痈喘不得卧”,咳有微热,甚则咳吐臭痰脓血,胸中隐隐作痛,口干咽燥而不渴饮,烦满,脉滑数,苔黄腻。苇茎性味甘寒,入肺清热利水,除烦解渴,为治肺痈的要药,薏苡仁甘淡微寒,清热
利湿,化痰排脓,冬瓜仁甘寒清热,去肺中痰浊脓血,桃仁甘苦而平,润肺滑肠止咳,逐瘀行滞。四药合用,共奏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效,俾肺热清、痰热化、瘀结祛,则肺痛自愈。本方用药不多,却疗效显著,为历代医家所推崇。《金匮 肺萎肺痛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清 张秉成之《成方便读》卷:“痈者,壅也,犹土地之壅而不通也。是以肺痛之证,皆由痰血火邪,互结肺中,久而成脓所致。桃仁、甜瓜子皆润降之品,一则行其瘀,一则化其浊;苇茎退热而清上;薏苡仁除湿而下行。方虽平淡,其散结通瘀化痰之力,实无所遗,以病在上焦,不欲以重浊之药重伤其下也。”传统用于热毒壅滞、痰瘀互结所致肺痈证的治疗。
现代研究认为苇茎汤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释放炎症闪子而起到抗炎作用,对肺功能有不同程度地改善,有明显止咳、平喘、解热作用,亦具保护血管内皮系统,清除体内过多氧自由基,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等作用。通过对苇茎汤中单味药进行现代药理学研究,君药苇茎具有镇咳、化痰作用;臣药冬瓜仁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薏苡仁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同时对细胞免疫功能有影响,桃仁可改善肝、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流动力学,桃仁的有效成分苦杏仁苷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氢氰酸,氢氰酸对中枢神经系统呈先兴奋后 抑制,对呼吸中枢具有镇静作用,因此桃仁具有镇咳作用,同时桃仁具有广泛的抗菌、抗炎、抗过敏、镇痛、止咳作用。尽管如此,复方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苇茎汤有与人参相似的“适应原”样作用,有抗疲劳、抗寒、增强机体应激力的作用,还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此外,千金苇茎汤具有清除体内过多氧自由基,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护机体免受损害的作用。以上复方的药理研究,虽然大多并非针对支气管扩张单病,但其大部分药理作用,如抗菌、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等,均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关键,进一步证实苇茎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具有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