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别让“小药箱”滋生“大浪费”
2023-09-13 18:49:28
作者:周颖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药学部
每年临近春节,药店里人头攒动,人们购买年货的热情往往也会波及药店:感冒、发烧、腹泻、皮肤过敏……在人们常规的购药需求之外,一些市民还热衷于购买一些价格昂贵的药品,准备以备不时之需。但是,由于市民对药品知识缺乏了解,这些药品储备就像一个“小药箱”,在关键时刻并不能派上用场,甚至有可能延误病情。随着家庭药箱的普及,如何有效地管理家庭药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将从药箱的准备、药品的储存、药品的使用和药品的清理等方面,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如何有效地管理家庭药箱,防止“小药箱”滋生“大浪费”。

一、药品的选择

在准备家庭药箱时,首先应选择合适的药箱,不要太大太深太复杂,但要干净、干燥、无异味,大小适宜、结构简单、方便取用、结实耐用;其次我们需要根据家庭成员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当的药品,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

1.基础药品:包括解热镇痛药、消炎药、止泻药等常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2.特殊药品:如慢性病用药、急救药品等,需要根据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准备。

3.工具类:如创可贴、医用胶布、镊子、体温计等。

4.消毒类:如碘酊、过氧化氢溶液、酒精、云南白药气雾剂等。

5.其他:如口罩、防护镜、手套、棉签等防护用品。

二、药品的储存条件及注意事项

1.分类储存:将药品按照其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储存,避免混淆和浪费,比如:急救药品和常用药品分开摆放,口服药品与外用药品分开摆放,成人药品与儿童药品分开摆放,且药品外包装盒和说明书也不要扔,保证药品的有效期和药瓶(盒)清晰,以便于查看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及有效期。

2.避免阳光直射:阳光直射会加速药品的分解和变质,所以应将药箱放置在通风的阴凉处或遮光储存。

3.温度稳定:高温和低温都会对药品的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应根据药品说明书中的储存条件来选择合适温度的场所进行分类储存。如胰岛素、双歧杆菌活菌、退热栓等需要放置在2--8℃的环境中储存。

4.湿度稳定:潮湿的环境会加速药品的变质,尤其是中药饮片,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虫、发霉和结块等,从而影响药效,所以应保持储存环境的相对干燥。

5.避免儿童触及:应将药品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孩子生病时不要告诉孩子药品是糖,尽量不要让孩子看见药品摆放位置,以便孩子对药箱及药品好奇而误吃药品。

6.有效期的管理:应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同一种药有多盒时,先吃效期近的药品,避免过期浪费。

7.服药后收好药品,保持药品瓶盖拧紧,不要随手放置药品,尤其是急救药品,相对固定放置一个位置,紧急需要时便能及时正确地服药。

三、药品的使用

1.剂量准确:应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或医嘱使用药品,避免过量使用或使用不足。如果家里有老人需要服用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药时,由于它们基本上都是处方药,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可以自己随便吃。

2.按时使用: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使用时间或医嘱进行使用,避免拖延使用或过早停药。

3.避免混用:类似的药物不重复使用,避免多种药物同时使用而产生不良反应。

4.不当使用:应避免随意使用药品,尤其是未经医生诊断和建议的情况下使用药品。

5.注意不良反应:在使用药品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四、药品的清理

1.按有效期排序:按照“先进先出”的原理,应将有效期最近的药品放在容易取出的位置,并定期检查和清理过期药品。

2.定时定期检查:应定期检查家庭药箱,如发现药品变色、有异味、形状发生改变如颗粒结块、片剂松散、胶囊软化的药物,应及时清理并补充。

3.分类清理:应根据药品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清理,避免混淆和浪费。

4.不再需要:对于不再需要的药品,应及时进行处理或捐赠,以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

5.避免滥用:应避免将非必要的药品随意添加到家庭药箱中,以免滥用导致健康问题。

家庭药箱如果储备、储存得当可以治病救人,但是储存或者使用不当也可能加重病情或导致新的疾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我们要科学管理家庭药箱,合理使用备用药品,让其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