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习惯不好
人的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肝脏。部分人习惯长期熬夜,使得肝脏受到不小影响。肝脏具备新陈代谢、解毒的功能,长期熬夜会导致人体肝脏负担加重,影响肝脏正常功能,进而导致肝脏中毒素大量积累并对肝细胞造成损伤。肝细胞出现损伤后,通过检查测得人体内谷丙转氨酶含量自然会有所偏高。另外当人体长期劳动或者进行剧烈运动后,同样会加剧肝脏负担,可能会对肝细胞造成较为轻微的损伤并使谷丙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中,最终导致转氨酶轻度升高。由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谷丙转氨酶偏高程度往往较低,而且在休息后就能恢复正常,无需过多担心。
妊娠期以及月经期影响
女性相较于男性在肝功能检查中更容易查出谷丙转氨酶高于正常水平的状况。这是因为女性进行肝功能检查时若正处于妊娠期或月经期,会受到子宫压迫肝脏、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肝细胞中的谷丙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之中,自然会出现转氨酶偏高的情况,而且在妊娠期、月经期过后会恢复到正常水平。故而女性进行肝功能检查时可尽量避开妊娠期和月经期,而在此期间检查发现谷丙转氨酶偏高也无需过多担心,往往不用进行特殊处理。
使用肝损伤药物
部分药物会损伤肝细胞,人体长期服用这类药物自然会导致肝细胞中的谷丙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之中。这些年来,药物性肝损伤逐步成为肝病的重要类型,很多患者都是在使用相关药物后出现了异常或病症。尤其是部分患者滥用对乙酰氨基酚,往往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肝衰竭问题,这类病例数量近年来明显有所增加。患者长期服用肝损伤药物后,药品及其代谢产物会使得毒素大量积累,也有部分患者会对药品产生各种异常反应,进而出现较为严重的肝细胞受损问题。
病理性影响
患者如果患有一些会对肝脏造成损伤的疾病,那么会受到病理性影响并导致肝细胞受损,细胞中的谷丙转氨酶释放到血液之中出现转氨酶偏高的情况。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细胞会在病毒侵袭、破坏的影响下释放谷丙转氨酶,导致转氨酶偏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拉米夫定片等抗病毒药进行治疗。脂肪肝患者通常是因为长期大量食用肥肉、炸鸡、汉堡等高脂肪食物而患病,他们的肝脏代谢功能会受到明显影响,使得大量肝细胞受损甚至死亡,自然会有大量转氨酶从中转移到人体血液之中。针对脂肪肝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偏高情况,可建议其通过控制饮食、适量增加运动量的方式进行控制和恢复。酒精性肝病患者一般是长期酗酒而患病,其肝细胞会坏死并导致大量谷丙转氨酶被释放到血液之中。确诊的酒精性肝病患者应重视长期酗酒对肝脏的危害,及时控制饮酒量和饮酒次数甚至戒酒,并可遵照医嘱服用益肝灵片等药物尝试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