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怎样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2023-08-29 11:03:32
作者:陆烨大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检验科
在工作体检、日常体检、住院治疗、医院门诊就诊等过程中,都会涉及到血常规检查项目。可是由于血常规报告单上会出现不同的数值与符号,绝大多数人在拿到报告单后通常都是一脸的茫然,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对所做检验的意义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下面和大家一起科普下怎样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一、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浓度Hb以及红细胞计数RBC的相关概述与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相关概述:在人体血液中RBC作为数量最多的血液细胞,其主要负责营养与氧气的输送,这些功能的完成依靠的主要是其中的血红蛋白,其能够把氧以及营养物质向着身体内的各个组织输送。如果RBC数量变少,血红蛋白输氧能力就会变低,身体各器官就会缺氧,使得人们出现浑身无力的症状,也就是经常说的贫血。如若RBC增高有可能是由于缺氧引发的RBC代偿性增加,如心脏或肺部疾病,亦或是RBC增多症等。RBC代表血液单位体积里RBC的数量,年龄、性别对于RBC有着一定的影响。正常参数范围:成年女性为(3.5~5.0)1012/L,成年男性为(4.0~5.5)x1012/L.儿业为(4.0-5.3)x1012/L,婴儿为(3.0-4.5)x1012/L,新生儿为(6.0-7.0)x1012/Lo临床意义:其一,RBC变多主要为生理性异常,如低氧、低气压、恐惧、兴奋等环境、精神原因,或是多次长期献血引起的RBC代偿性增高;RBC的减少则常见于迅速生长的婴幼儿、妊娠期女性。这类人群相对来说对于造血原料需求的比较多,没有生成足够的RBC,此外,还包含由于年龄原因引起的造血功能衰退的老年人:其二,病理性异常。因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哐吐等造成的血浆水分的大量流失,使得单位体积RBC数量变多;肿瘤化疗、白血病导致的造血功能障碍,急性出血、消化道慢性出血、分娩、手术、外伤等导致的人体失血严重,致使RBC出现减少。

2.血红蛋白Hb

相关概述:Hb有着运输、承载二氧化碳与氧气的作用,和性别、年龄有着一定的关系。其正常范围为:成年女性为(110~150)g/L,成年男性为(120~160)g/L,新生儿为(170~200)g/L。临床意义:Hb相比于RBC的贫血程度反应的更加精准,其中低于30g/L为极重度贫血,(31~60)g/L为重度贫血,(61~90)为中度贫血,高于90g/L但比正常值低为轻度贫血。很多疾病都能引发贫血,如癌细胞、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细胞侵入骨髓;大量破坏红细胞导致的溶血性贫血;痔疮、肛裂、月经、严重外伤等慢性或急性失血引发的红细胞丢失:再生性障碍贫血、造血功能衰退;缺乏造血原料导致的缺铁性贫血。此外,Hb增高大都常见于慢性病患者、长期吸烟人资、脱水、严重烧伤人员、腹泻、呕吐人员以及真性红细胞增高症等。

3.红细胞压积HCT

相关概述:HCT指的是全血中红细占有体积的百分数,不同性别、年龄有着一定不同。正常范围:成年女性为35%~45%,成年男性为40%~50%,新生儿为48%~68%。临床意义:HCT是临床上治疗、分类、诊断贫血的重要判断指标,参照HCT结果来有效判断病患需不需要进行输液以及具体的输液量。HCT减少常见于大量补液者,如维生素、青霉素、干扰素等;HCT增高常见于严重脱水或大面积烧伤的病患。

二、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的相关概述与临床意义

1.白细胞计数WBC

相关概述:WBC指的是血液中单位体积白细胞的数量。其正常范围:儿童(5.0~12.0)x109/L,成年人(4.0~10.0)x109/L,新生儿(15.0~20.0)x109/L。临床意义:白细胞是组成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功能有着抵御病原体侵入、治愈机体、产生抗体以及吞噬异物等,是诊断部分疾病的一种重要标准,能够给诊断鉴别提供关键依据,如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的诊断。WBC减少都是病理性的,如脾功能亢进、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毒性感染等。WBC增多则分为病理性与生理性,其中手术创伤、尿毒症、化脓性细菌炎症、严重感染或创伤导致的计数增多为病理性;剧烈运动过后、妊娠后期以及分娩期女性、新生儿的增多为生理性。

2.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相关概述:DC指的是5种类型白细胞的占比情况。其正常范围:淋巴细胞是(0.8~4)x109/L,占比为20~40%;有碱性粒细胞是(0~0.1)x109/L,占比为0~1%;啃酸性粒细胞是(0.05~0.5)x109/L,占比为0.5~5%。中性粒细胞分为分叶核与杆状核,其中分叶核为(2~7)x109/L,占比为50~70%,秆状核为(0.04~0.5)x109/L,占比为0~5%。单核细胞是(0.12~0.8)x109/L,占比为3~8%临床意义:其一,淋巴细胞。其是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主要组成。淋巴细胞增多可能患有麻疹、水痘、百日咳以及一些病毒感染等;其减少可能是因长期和放射线接触、细胞免疫缺陷以及传染性疾病急性发病期等;其二,嗜碱性细胞。血液里这种成熟的细胞含量非常少,有病菌入侵时能够迅速集中,包国病菌并进行吞嘴,并且有着一些抗凝作用,同时介入过敏反应。过敏性疾病、恶性肿瘤、慢性血液病会导致其增高,过量使用激素或速发型过敏反应会导致其降低;其三,嗜酸性粒细胞。虽然在白细胞中的占比不是很高,不过其在过敏反应、免疫反应中的意义重大,能有效地杀灭寄生虫与细菌。一些血液病、传染病、皮肤病以及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等会导致其增多;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副伤寒、伤寒、大面积烧伤等会导致其减少;其四,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中其是进行吞噬的主要细胞,有着和WBC基本相同的临床意义。

三、血小板计数PLT的相关概述与临床意义

相关概述:PLT具备血块收缩、促凝等功能,其有效参与机体的凝血和止血。正常范围女性为(148~257)x109/L,男性为(108~273)x109/L。其中引发出血的常见原因是由于PLT的降低,其会造成鼻衄、皮肤淤斑、龈出血等症状的出现。而PLT增多期间因血液原本就处在高凝状态下,为此非常容易引发血栓。临床意义:PLT升高的主要原因,其一,针对原发性PLT升高其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骨髓增生性疾病;其二,如癌症、缺铁性贫血、急慢性炎症等疾病也极易引发PLT升高;其三,部分人群在大型手术、运动、感染后同样会引发血小板增高的问题出现;其四,一些如雌激素、口服避孕药、肾上腺素等药物同样也会造成血小板增高。而PLT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急性白血病、脾亢、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常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多或血小板生成障碍性疾病;另一方面,一些如对乙酰氨基酚、化疗药物、阿司匹林等药物同样会引发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出现。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