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干眼患者如何自我护理?
2023-08-29 11:05:13
作者:庞远瑶
作者单位:北海爱尔眼科医院
怎么护理干眼症?这是很多干眼患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其实干眼症是一种长时间用眼过度而产生眼干眼涩症状,通过合理护理能有效改善症状,促使眼睛恢复如初。下面本文对干眼患者如何自我护理进行分析。

一、保持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会带来许多身心的伤害,如思考能力下降、警觉力与判断力削弱、免疫功能失调、工作效率降低、情绪不安、体能下降、烦躁、眼干涩不适等。睡前不要做剧烈性运动,容易失眠的人不能熬夜,注重保持情绪的稳定。在睡前可以用热水进行泡脚,并对足心位置的涌泉穴进行接摩。这样能促使血管扩张,实现机体稳定的血液循环,提升睡眠质量,有助于眼部健康。

二、注重用眼卫生

长期对着电脑的上班族,大多都会感觉到眼睛干涩、酸胀、异物感、畏光、视力下降、眼部充血等。在眨眼过程中,可以让眼液均匀湿润结膜、角膜,这样能避免眼球处于长期干燥状态,还能提升角膜光泽度,对结膜囊的灰尘进行清除。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可以眨眼15至25次,正常情况下每间隔2至6秒钟需要眨眼一次。从研究中能得出,长期面对电脑办公或是执行各项操作,每分钟实际眨眼次数在5次左右,其对眼部造成的损伤较大。所以当前不能长期玩手机、看电脑,需要多眨眼,每间隔50分钟需要休息片刻。

三、保持心情舒畅

干眼患者症状较多,比如眼干涩、酸胀、流泪、畏光、异物感、眼部充血等,虽然对视力影响不明显,但是对眼部舒适度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目常生活中需要保持舒畅的心情,防止心情过度紧张。因为心情不稳定,会影响到内脏气机,导致气机升降发生异常,气血紊乱,也不利于千眼患者尽快恢复。

四、合理调节饮食

合理饮食具有重要作用,千眼患者日常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在饮食方面要少食辛辣的食物,如蒜、葱、洋葱、生姜、辣椒、火锅、酒之类食物,以防化热伤阴。可以将枸杞、杭菊花一起泡服,当茶饮,这样能清热养阴。

五、依照医嘱用药

目前各类滴眼液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眼睛疲劳,起初滴入会感觉到舒适性,但是长期应用会导致眼睛更干。人工泪液眼药水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干眼的症状,剂量也不同,也要根据病情选择使用。大部分的人工泪液眼药水含有防腐剂,长期应用的话会对眼表造成损伤,且眼药水使用次数太多的话会稀释自然分泌的泪液,破坏泪膜,引起眼部刺激,进而影响自然产生泪液的功能,而加重千眼的症状。因此千眼患者需要严格遵循医嘱要求用药。目前针对干眼的滴眼液较多,需要依照病情情况规范化选取。如重度千眼,角膜有着色用激素治疗很有效,但激素类滴眼液可不能长期用,长期使用会加速白内障发生,继发青光眼。所以这类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而且需要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种类和浓度,监测眼压,在保证治疗安全的前提下,改善病情。药物只是一个辅助治疗的手段,主要还是千眼物理治疗,疗程因人而异,不建议长期使用眼药水,注重后期保养维护方法。

六、保持环境舒适度

调整灯光以让眼睛舒适为原则,比如长期对着电脑的工作者。由于计算机本身就是发光体,不要让光源直接照射在屏幕上避免反光。周边环境的亮度不宜超过屏幕亮度3倍,若能选择头上直射式的光源更好。使用计算机时最好将屏幕的对比度调高,亮度调低,这样不易伤害眼睛。尽量不要在窗边打计算机,容易有眩光反光的情形,造成眼睛疲劳酸痛。

七、日常护理措施

日常在家可以进行家庭护理。首先热敷眼睑3~5分钟软化脸板腺分泌物,流动水下洗干净手然后将手指放于眼睑皮肤而相对睑板腺的位置,边旋转边向睑缘方向推压,3~5遍,以排出分泌物。挤压睑板腺后,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清洗局部上下眼睑缘和睫毛清洁。建议患者每天进行1次眼部热教、按摩及清洁。眼部热敷:热敷可以改善干眼症的眼睛疲劳与干涩,促进血液循环。使用干净的盆,先倒入开水约500ml,放入棉质毛巾,待温度约40°~45°C时拧干,折成方块,患者闭上双眼,双手将毛巾置于眼部热敷,待毛巾凉后,更换1~2次。也可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眼部热敷眼罩每天对眼睛热敷,热敷中闭上双眼,每次20~30分钟,每天1~2次。按摩法:有耳、眼部穴位按摩法。耳穴按摩法,操作方法简单易掌握,常进行耳穴按摩对防治干眼等眼疾有一定的帮助。方法:用大拇指和食指拿捏年垂(女性佩载耳环的位置),轻轻地拨按即可,每次30下。清洁:在脸缘清洁中,可用0.9%氨化钠注射液清洗局部眼睑辣和睫毛。晚上有分泌物结在睑缘,早晨清洗眼睑更有效。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