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泌尿系统疾病中,膀胱癌发病率相对偏高,针对该疾病患者,在早期开展有效的日常护理和饮食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一、什么人易患膀胱癌
膀胱癌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群体中,并且患者年龄增加,该疾病发病率也会随之上升。高发年龄群体为50岁至70岁左右,有研究发现与女性相比较,男性患者发病率显著偏高。膀胱癌病理类型较多,包括膀胱腺癌、膀胱尿路上皮癌以及膀胱鳞状细胞癌等,同时还包括临床较为少见的膀胱透明细胞癌、膀胱小细胞癌或者是膀胱类癌等。以上疾病当中以膀胱尿路上皮癌最为常见。
二、膀胱癌的临床症状
血尿是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表现为无痛性血尿、间接性血尿或者是肉眼可见血尿,部分患者会显示出镜下血尿。当血尿肉眼可见,则表明已进入晚期阶段或者存在较大肿瘤。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膀胱刺激反应,发生尿痛、尿频或者尿急等症状,然而并未伴有血尿反应。
三、膀胱癌患者的日常护理和饮食护理
术前干预。通常患有该病的患者,内心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此时护理者必须增强对患者心理变化的观察力度,做好评估工作,用温和语气告知患者与疾病有关的知识,使其内心的焦虑情绪或抑郁情绪得到缓解,让患者在后期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提升个人治疗配合度。同时,在实施治疗前需明确告知患者手术操作的具体流程以及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在日常饮食方面,要让患者进食富含蛋白质、易消化、高热量的食物,并且多饮水,这样有利于尿液稀释。还需叮嘱患者手术治疗前3天禁止食用带有渣质的食物,24小时内禁食,8小时内禁水。术前1天以及当天需接受灌肠处理,术中留置胃管以及尿管。
术后干预。术后需强化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情况的观察力度,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及时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麻药效果消失以后,查看患者血压情况,完全稳定后调整患者体位为半卧位,这样有利于引流。若患者接受膀胱肿瘤电切术,则告知其卧床3~5天左右,防止因早期下床从而引发出血现象;接受膀胱全切并肠道代膀胱术治疗疾病的患者,告知其需卧床15~20天左右,术后第3天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床上进行少量活动,保障肠道蠕动,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饮食干预。接受电切术治疗疾病者,在手术治疗后8小时可予以流质食物,24小时后可正常饮食。需监督并告知患者增加每日饮水量,最佳量为2000~3000ml左右;接受膀胱全切并肠道代膀胱术治疗疾病者,首次排气后1周才可进食流质食物,并按照患者实际恢复状况循序渐进过渡至正常饮食。
日常护理。查看患者创口有无出血或者是漏尿等情况,定时更换创口敷料,维持创口的干净度和清洁度,预防感染。若患者接受膀胱全切并肠道代膀胱术治疗,则着重关注患者术后腹壁造口供血情况;使用引流管的患者,需对其引流管做出对应标记,详细记录每日引流量、引流液性质等,维持引流通畅性,及时处理堵塞情况;若引流管内存在黏液,应及时将其挤压出去;部分患者携带储尿袋,每日需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降低感染发生率;实施回肠膀胱术治疗者,在术后10天可将引流管拔出,更换为皮肤造口袋。
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膀胱癌防护意识至关重要,必须做好日常护理以及饮食干预。与此同时,患者需要纠正个人不正确饮食习惯,严格遵循医嘱要求,该忌口便忌口,以此来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使身体健康得到长期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