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肾脏疾病的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患病人群也越来越低龄化。其发生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生活中常见的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感染性疾病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等导致的肾脏疾病是继发性肾脏疾病,而原发性的肾脏疾病的发病诱因不明,其可以根据发病的速度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又可以根据发病的缓急分为慢性、急性和急进性。
肾脏疾病具有隐匿性,是一种很隐蔽的疾病,肾脏疾病基本上没有临床症状,发病初期不会被轻易察觉出,很多病人在体检时才发现自己有肾脏问题,其中约1/5的肾脏疾病患者被查出患有肾脏疾病时,已到晚期,而尿检是早期发现肾病的重要途径。
尿液与人体肾脏息息相关,通过对患者的尿液进行一系列的相关检查,根据检查报告和患者的各项指标可以判断出患者肾脏的健康状态。如果患者尿液中泡沫含量多,且泡沫能够维持30min不破裂,那么患者的尿液中可能蛋白质的含量比正常尿液较多。如果患者尿液的颜色是浑浊的,颜色与正常尿液颜色差别较大,那么患者的肾脏一定出现了问题,应及时就医。尿液的次数和尿量与摄入的水量有关,如果患者尿量发生特别大的变化,例如尿量变少或变多,患者的肾脏功能已出现问题,如果患者比较年轻,但是夜间依然尿频尿急,表明患者的肾脏功能已经不健全,应去医院接受尿液检查。
尿常规沉渣镜检。尿常规是指对尿中pH值、WBC(白细胞)的含量、颜色、透明程度、Glu(葡萄糖)等进行检查。根据尿常规的报告,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的肾脏健康与否,是否患有肾炎等原发性肾脏疾病,或是泌尿系感染。尿常规还需结合沉渣镜检对患者的尿液成分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用高倍显微镜检测尿液中各项指标,更加全面和仔细地了解患者肾脏情况。如果尿液在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中的白细胞的数量多于5个,医生即可诊断出患者患有白细胞尿,这种症状常发生于泌尿系感染或间质性肾炎。如果患者尿液在高倍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中红细胞的数量多于3个,医生就可以判断患者的肾脏是否存在感染,或者患者是否存在肾小球肾炎。
尿红细胞位相。狼疮性肾炎和肾小球肾炎等肾脏疾病都会引起肾小球源性血尿,但是普通仪器无法区分血尿是肾源性还是非肾源性的,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医生需要借助相差显微镜的帮助,以此区分血尿的来源。
肾脏早期损伤指标。评估患者的肾脏健康状态还可以参照患者的早期损伤指标即对肾脏的NAG酶含量、ALB/Cr的比值和α1微球、尿渗透压等进行检查,可帮助医生有效判断患者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是否良好,医生还能通过检测报告上的ALB/Cr的比值判断患者糖尿病肾病是否处于早期。
尿培养。当医生怀疑患者泌尿系感染时,通常会让患者做尿培养,如果检测中发现尿白细胞增多,应再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患者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根据药敏实验制定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服用药物。尿培养所需的尿液与其他尿液检查有不同的地方,尿培养所需的尿液应取自患者晨尿的中间部分,而且尿培养的检查时间较其他检查漫长,大概需要5~7天,所以患者应在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前留尿,以待后续的培养。
尿渗透压。尿渗透压主要检查患者肾脏的浓缩功能,并且需要患者进行血渗透压检查,两者一起进行评估。需要注意的是,尿渗透压检查在晚上8点前就要禁止饮水和食用食物,所需的尿液应是清晨的第二次尿,而血渗透压需要医护人员在患者空腹时采集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