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加强,健康体检逐渐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大家在健康体检选择体检项目时,会发现一些新增加的项目,其中一项就是标准化3D QCT骨密度测量,这项检查是做什么的,您了解吗?
定量CT(QCT)是在临床CT扫描数据的基础上,经过QCT体模校准和专业软件分析,对人体骨骼进行骨密度测量和体成分精准测量的方法。目前临床上使用QCT多是特指基于CT图像进行骨密度测量的技术,近年来,QCT的应用范围拓展到测量图像脂肪面积和肝脏脂肪含量等领域。那QCT是怎么来测量骨密度呢?与传统的骨密度测量相比,哪个更准确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随着我国CT机在各级医疗机构的普及、CT检查量的增加及非同步QCT技术的应用,采用常规胸腹部CT结合QCT技术,除满足胸腹部影像诊断外,在不增加辐射剂量和扫描时间的同时,测量腰椎骨密度,以此来评价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简单地说就是只接受一次辐射剂量就可以得到2个检查结果。传统的骨密度测量即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DXA)是采用高、低两种能量的X线对人体的腰椎和髋部进行扫描,测量面积骨密度,单位为g/cm2,这种方法会受脊柱侧弯、椎体骨折、椎体骨质增生等因素的影响,会降低骨密度测量的准确性;与传统骨密度测量方法相比,QCT采用CT原始数据,选择性测量椎体松质骨骨密度,避开皮质骨,是一种体积骨密度,单位为mg/cm2,不受椎体大小、骨质增生、肥胖和血管钙化等因素的影响,是目前更准确的骨密度测量方法。
根据中国定量CT(QCT)骨质疏松症诊断指南(2018)推荐,QCT诊断骨质疏松症只需要做一个部位即可,根据临床需要可以选择脊柱或髋部,临床常选取腰椎作为测量部位。腰椎QCT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取2个腰椎松质骨骨密度平均值(常用腰1和腰2椎体),骨密度绝对值>120mg/cm2为骨量正常,骨密度绝对值在80~120mg/cm2范围内为骨量减少,骨密度绝对值<80mg/cm2为骨质疏松症。
有了以上的描述,想必大家对定量CT有了一定的了解吧!那大家以后在健康体检项目中就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做标准化3D QCT骨密度测量,对出具的报告单也会有一个好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