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育教育的成本增高、工作压力的加大,以及生活方式多元化的观念转变,近些年来,年轻人的婚育年龄不断后延。据调查,最近10年,我国平均生育年龄由26.29岁推迟到28.18岁。而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最好不要超过35岁。因此,不少人选择排卵监测来减少备孕时间,提高受孕率。此外,还有一部分不孕不育以及月经异常的女性也需要通过排卵监测来了解卵巢的功能。
需要监测排卵的人群
1.需提高受孕率的女性;2.单侧输卵管切除患者;3.排卵障碍患者;3.习惯性流产患者;4.辅助生殖技术:如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5.排查不孕症原因等。
个体化方案
月经周期不规则的患者,应该根据月经周期的长短,适当调整初次监测的时间。根据具体天数,月经周期较长者后延,月经周期较短者提前。对比以往卵泡发育的速度,相应地调整监测的时间间隔。对于以往成熟卵泡体积较小即排卵的患者,则缩短监测间隔。
如果到月经周期的第20~25天,仍然没有观察到优势卵泡,或优势卵泡不破裂,则提示无排卵周期,需咨询医生明确进一步的处理。
对于监测的超声选择目前有两种:经腹超声及经阴道超声。传统经腹超声需适度充盈膀胱,对于目前常见人满为患的医院,动辄排队数小时的就医情况着实尴尬,且不利急诊。与传统经腹部超声比较,经阴道超声的探头几乎直接接触子宫颈部,缩短了探头与被检查器官的距离,提高了图像分辨力,并且可以避开肠腔气体干扰和腹壁脂肪层的衰减,因此适用于较肥胖的妇女,以及不用膀胱的充盈,大大提高了便利,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及产科的诊断。
超声监测重点
观察的重点当然是卵泡的情况,包括卵泡的数量、大小、形态、所处卵巢位置、内部及边缘回声,以及对比生长速度。此外还需要观察子宫及周边情况,包括子宫的基本结构,内膜回声及厚度,有无附件占位、盆腔内积液情况等。
如何判断是否排卵
排卵的过程很短,只有几秒钟,超声几乎不能直接观察到排卵,但可以根据间接证据来判断。首先要通过观察由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的这一发育过程,其次成熟卵泡形态饱满,壁薄而清晰,临近排卵的时候移向卵巢表面,一侧没有卵巢组织覆盖,并向外突出,并且出现卵丘。卵丘就是卵泡一侧内壁上的细小高回声斑点,这是卵子周围绕着的一大群松散的卵丘细胞影像,意味着即将排卵。
排卵后征象:1.卵泡消失:即原来的成熟卵泡突然消失或变小,卵泡张力欠佳、塌陷。2.黄体形成:卵巢皮质内无回声区变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壁较卵泡壁稍厚的混合性回声区。彩超显示卵巢黄体周围环状血流信号,可记录到低阻力血流频谱。3.盆腔积液:由于卵泡液的流出,可出现子宫直肠陷窝少量积液。4.子宫内膜呈分泌期高回声。
如果一直没有优势卵泡的发育,或成熟卵泡大于28mm都还持续存在,则提示无排卵。在超声上,后者可以表现为包膜由薄变厚,界限渐渐模糊,囊泡张力降低,囊内透声变差,一般经过2~3个月被吸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