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冬季节,大部分没有采用集中供暖设备的地区,都面临一种常见的疾病——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分为轻、中、重度
一氧化碳(CO)简称瓦斯、煤气,是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空气中CO浓度超过0.05%即可引起人、畜中毒,生活中常见病因为冬季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使用煤炉烤火取暖、在密闭空间长时间沐浴、餐饮行业中厨房排烟不畅等环境因素。
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检测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含量,可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分为轻、中、重度:
轻度:主要表现为头晕、头重,恶心、呕吐,双侧颞部搏动性头痛、四肢乏力,患者血中HbCO含量在10%~30%,若此时能及时脱离中毒现场,呼吸新鲜空气或氧气后症状可迅速缓解。
中度:患者可出现面色潮红、心悸、全身乏力,口唇呈樱桃红色,伴全身大汗、意识改变、昏迷;患者血中HbCO含量在30%~50%,如能及时脱离中毒现场,经积极抢救治疗2~3日后症状可消失。
重度:患者常表现为昏迷不醒、面色潮红、呼吸深快,常伴大、小便失禁,合并脑水肿、肺水肿等多器官功能受损,患者血中HbCO含量大于50%,死亡率极高。根据明确的一氧化碳接触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HbCO检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一般不难诊断;该病在诊断明确后常规治疗包括:迅速开窗通风,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并保持呼吸道通畅、面罩吸氧、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扩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清除氧自由基等对症治疗。
轻度中毒患者在常规情况下能及时缓解,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中度中毒患者脱离中毒环境并积极救治后2~3日症状可消失,个别患者可能遗留下神经衰弱或神经官能症;老年体弱及重度中毒患者预后较差;为了及时有效抢救中毒患者,防止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需要进行特效的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
高压氧能够使血液中的一氧化碳从碳氧血红蛋白上迅速解离,加快体内一氧化碳的清除,使一氧化碳滞留体内时间缩短,减少对组织细胞的毒性损伤。
高压氧能提高血氧张力,增大氧弥散半径,恢复血红蛋白的携氧功能,及时给组织供氧,纠正低氧血症,促进心、脑、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恢复。
在高压氧舱内的高压及高浓度氧环境内,人体组织小动脉收缩,血流量减少,可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具有促醒作用。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常以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最为严重,经过高压氧治疗后,体内碳氧血红蛋白迅速解离,一氧化碳被快速清除,组织缺氧得到改善,症状可迅速缓解;高压氧早期治疗可每日2次,3次以后改为每日一次,一般疗程为30~40次;是否需要继续治疗,需视病情轻重、个体差异等因素综合判定;对于年龄大于50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
另外需特别注意的是,许多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昏迷的患者,经高压氧积极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就认为病情已痊愈,从而过早结束高压氧治疗。殊不知,一氧化碳中毒后,特别是伴昏迷的患者,如果过早停止高压氧治疗,神经细胞没有完全恢复,就可能在患病后2~60天,出现原有症状复发,或在意识恢复正常后,再次出现嗜睡、兴奋等精神行为异常表现,称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严重者可出现痴呆、肢体震颤,甚至昏迷、死亡。该病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故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治疗后2月内积极随访,争取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迟发性脑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