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我国重点防治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那么,放射治疗后需要注意什么呢?
放疗后1个月的管理要求
患者放疗后的第一个月所面对的问题不亚于治疗期间,放疗结束时,患者的剂量达到最高,急性黏膜反应、皮肤反应也达到高峰,整个放疗期间患者的身体储备也消耗很大,所有这些都会使得患者在放疗一月后复诊时,会发现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问题,对患者机体的恢复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此段时间患者的口腔黏膜、皮肤、营养的管理都应按照治疗期间的管理要求进行。
皮肤及软组织的保护
放疗期间和放疗后的三个月内,照射区禁止使用刺激性皮肤清洁剂;尽量避免长时间曝晒、冷风刺激;照射区禁止抓挠、热敷和贴附膏药及胶布等;照射区的皮肤以暴露为宜,应尽量减少手、衣领、纸巾等对照射区皮肤的物理刺激。照射区皮肤如有破损时请及时咨询医生。同时要预防感冒,防止发生急性蜂窝织炎。放疗结束后,因颈部淋巴回流不畅,会出现面颈部软组织水肿,一般水肿在1个月左右开始,10个月左右开始缓解,1~2年左右症状可消失。
口腔卫生
鼻咽癌根治性放射治疗后,唾液腺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使唾液分泌量减少且变得黏稠,冲洗杀菌作用减弱,因此餐后应及时漱口或刷牙,保持口腔卫生。建议使用含氟牙膏,同时忌烟酒等不良嗜好。放疗后出现口腔疾患时,应积极保守治疗,不得已时才考虑拔牙。并且在拔牙前一定要告知医生既往接受放射治疗的病史,因放疗后拔牙创面愈合较困难,易出现感染,严重者可造成颌骨骨髓炎和出现骨坏死。拔牙前要清洁口腔及牙齿,拔牙后应使用抗生素治疗等。
鼻咽腔保护
放疗后鼻腔及鼻咽腔黏膜受损,自洁能力减弱,应养4
成定期雾化和鼻腔冲洗的习惯。根据鼻腔分泌物不同,冲洗的间隔时间不同。如果有脓性分泌物的时候,可进行局部消炎,合并有全身症状时,可以使用抗生素等。放疗后鼻咽腔的黏膜变薄,干燥,可以适量使用一些油质,如薄荷滴鼻剂等,滋润鼻腔,减少出血的机会。适当保持房间湿度,经常通风,尽量避免感冒,避免抠鼻子等。
功能锻炼
鼻咽癌放疗后的主要功能锻炼是张口训练和颈部锻炼。治疗结束后仍需长期坚持张口训练,持续性张口1~2分钟,每天坚持锻炼数次,也可口含软木塞、开口器等。颈部的锻炼主要是转颈的锻炼,锻炼时动作要轻柔、缓慢,目的是减少颈部肌肉和软组织纤维化后的僵硬感。
饮食方面
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会出现口腔和咽部的疼痛、食欲减退及胃肠道反应等,影响患者的进食。而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贫血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头放疗期间应保持体重不下降,出院后一个月内对自己的饮食管理应和住院治疗时一样严格,以使治疗的效果最大化。饮食方面不忌口、不挑食、均衡营养饮食。要求足够的能量,均衡的营养,补充蛋白质。已有营养不良或近期体重有进行性下降者应遵从医生的饮食建议。
心理调节
治疗结束后,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关注家庭及当下的生活和工作,减轻患心理压力,改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等。
适当的锻炼
可以根据身体的状况和兴趣,选择锻炼方式,避免参加过激,过猛的运动。体育锻炼中要掌握运动量,即锻炼后不应有明显的疲劳感,身心应感到轻松,舒畅,食欲及睡眠均处于良好的状态,以利于康复。锻炼身体应培养习惯,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定期复查
鼻咽癌治疗后随诊期限为终身随诊,随诊的频率根据治疗结束时的具体情况而定。比如鼻咽癌放疗后局部或颈部淋巴结有肿瘤残存,或怀疑骨,肺、肝等部位转移,或严重的早期放射损伤需要密切观察者,应在治疗后每个月至少复查1次,如果放疗后不存在上述问题,一般情况下在治疗后1个月复查1次,治疗后2年内每3个月来院复查一次,3~5年每3~6个月复查一次,5年以后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如有不适可随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