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根据数据统计,脑卒中已经是我国人口死亡的最大原因。脑卒中会造成偏瘫、语言、吞咽和运动等一系列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与健康造成极大不便。因此,采取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各方面功能康复具有必要性。针灸作为中医的常用治疗手段,能够通过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刺激,可以改善患者病情,加速康复进度。并且,因为患者的康复护理需求,医院设置针灸科脑卒中康复病区已经成为新趋势,下面带您详细了解。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根据病因.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不同类型的脑卒中,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
1.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患者的颈动脉和椎动脉等脑供血动脉出现狭窄或闭塞。导致脑供血不足而产生的脑组织损伤。从缺血的范围和病因划分.能够划分为局限性脑缺血(病因有脑供血动脉栓、脑动脉痉挛)和弥漫性脑缺血(病因有贫血、低血压、低血糖和心搏骤停等).患者一般会表现为突发的对侧肢体麻木、力弱、视觉障碍、感觉障碍和共济障碍等症状。
2.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又被称为脑淤血。是指患者出现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这种脑卒中常发生于高血压患者和脑动脉硬化患者.一般会形成脑内血肿.部分会穿破脑实质.从而产生继发性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积血。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一般会表现出呕吐、头痛、意识障碍、偏身瘫痰和感觉障碍等临床症状。根据数据统计.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血管病患者的二成至三成.作为常见病的同时.也是死亡率和致残率双高的重大疾病。
脑卒中的针灸疗法
随着临床医学界对中医的深入了解,专家学者们发现了中医针灸在脑卒中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的独特优势。脑卒中.在中医理论中也被称为“中风”.认为其病因是气血逆乱、脑脉痹阻和血溢于脑。主要治疗原则是疏通经络和活血化瘀。有研究报道称。将针灸应用于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促进康复进程。根据患者不同症候,上肢常选取手三里、合谷穴等穴位,起到行气活血、疏风舒筋的作用:下肢常于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施针.起到补中益气、醒脑安神的功效。
针灸科脑卒中康复病区是什么
脑卒中患者一般都会存在语言、感觉、认知和运动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康复科在收治这些患者时.需要考虑这些功能障碍所带来的护理需求。比如病房、病床的安全性、康复训练设施的完备性等。因此.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需求以及施展针灸治疗的现实需求.在针灸科设置专门的脑卒中康复病区至关重要。康复病区除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以及施针之外,还需要预防避免患者在康复训练及住院生活期间的潜在问题。以便做好康复护理工作。
病区的护理模式是什么
脑卒中康复病区的特点是注重预防跌倒、坠床等安全风险。病房与康复锻炼区一般布置简洁、合理.比如地面平整、干燥.防止患者滑倒:通道、走廊无障碍物.防止患者绊倒。病房则照明充足.并设置脚灯.防止患者夜间坠床:在床旁设置护栏.走廊和厕所都安置扶手.方便患者起卧行走:床头设置呼叫器.方便患者及家属随时呼叫值班护士。同时.护士会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和坠床安全知识宣教.在各地点摆放警示牌。对于意识障碍、特殊用药患者等跌倒高风险患者.则加强用药反应。防止出现风险事件。同时.病区最中央的位置设置针灸室.方便不同病房的脑卒中患者日常施针治疗。
医院设置针灸科脑卒中病区,符合对脑卒中患者施以针灸结合康复疗法的现实需求,以便让中医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同时也是针对性提高脑卒中患者护理质量的有益尝试。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以及功能障碍.进行针对性的选穴施针.改善患者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修复受损神经元。改善患者神经、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