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甜蜜”的烦恼——糖尿病的那些事
2023-10-11 00:50:56
作者:丁海才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妇幼保健院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慢性病之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本篇文章,我们将深入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成因、预防方法及治疗方法,以帮助大家应对这一疾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其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以及血糖高、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等,病程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引起急性严重代谢紊乱。

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超过4.25亿。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1.6%,患者人数已超

过1.2亿,中国糖尿病患者约占全球四分之一。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的分型

1.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T1DM)特指因胰岛β细胞破坏而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具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根据病因可将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T1DM和特发性T1DM。T¹DM的主要特点是:(1)胰岛B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是重要的发病机制,大多数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

(2)血清胰岛素或C肽水平低;(3)胰岛B细胞的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不足,且具有酮症酸中毒倾向,治疗依赖

胰岛素;(4)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特别与HLA某些基因型有很强关联;(5)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其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起病较急。特发性T1DM多见于非洲及亚洲人。这一类型糖尿病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很强的遗传性,明显的胰岛素缺乏,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但缺乏自身免疫机制参与以及与HLA关联的特点。

2.2型糖尿病:2型DM是由多个基因及环境因素综合引起的复杂病。2型DM有更强遗传易感性,并有显著的异质性。环境因素主要有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

改变、营养过剩体力活动过少、应激、化学物质等。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是2型DM的主要发病机制。

3.妊娠期糖尿病: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包含了一部分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但孕期首次被诊断的患者。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在分始娩后血糖将回复到正常水平,但在若干年后有发生2型DM的高度危险性。分娩6周后应复查血糖,根据血糖水平重新确定其类型,并长期追踪观察。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血糖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目前早期筛查和诊断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主要指标。依据2023年发布的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标准,其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继续延续2010年ADA的标准:定义为

FPG≥7.0 mmol/L和/或2hPG≥11.1mmol/L和/或

HbA1c≥6.5%。对于有高血糖的临床症状者,其随机血

糖≥11.1mmol/L也可诊断糖尿病。

糖尿病的筛查人群

ADA标准中指出,满足以下条件任意一条者,建议进行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筛查:

1.年龄≥35岁。

2.BMI≥25kg/m2,且合并至少1项危险因素:

(1)高危人群/种族(非高加索人);(2)久坐的生活方

式;(3)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4)高血压(>140/90mmHg或使用降压药者);(5)高脂血症(HDL-C<35mg/dL或甘油三酯>250mg/d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

疗);(6)心血管疾病史;(7)妊娠期糖尿病史。

3.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

4.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与饮食运动

1.药物治疗:包括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胰岛素等

2.饮食运动:自我管理,提高血糖控制能力;食养有道,清淡饮食,优选全谷物和低升糖指数食物;积极运动,改善体质和胰岛素的敏感度;限制饮酒,预防和延缓并发症。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