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关于静脉性溃疡的秘籍
2023-11-16 21:15:12
作者:母雪梅
作者单位: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老烂腿”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血管性疾病,据统计,我国8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2%左右,且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在医学上,“老烂腿”被称为静脉性溃疡,高发于女性人群,患者下肢会出现溃疡症状,并容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由于大众对静脉性溃疡的认知有限,造成很多患者治疗不积极,导致病情被延误。那么,什么是静脉性溃疡呢?

什么是下肢静脉性溃疡

因患者静脉系统功能异常造成静脉血流高压,从而引起皮下组织和皮肤出现溃疡性病变,被称为下肢静脉溃疡。下肢静脉溃疡主要发病部位为小腿下方三分之一处、足部及脚踝,溃疡面性状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在疾病后期患者发病部位出现条索状纤维化组织,导致皮肤出现溃疡、湿疹,且容易发生感染。同一部位容易出现溃疡反复发作,而且治愈困难。

下肢静脉溃疡的高发人群为教师、护士、医生、军人等长期站立人群,以及下肢受到外部创伤后未进行有效治疗的患者。这是因为患者下肢静脉回流时,患者长期站立缺乏缓冲,小腿肌肉不能充分发挥辅助作用,容易引发水肿,并降低静脉瓣膜功能,加重局部水肿淤血症状,从而引发溃疡问题。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1.溃疡及改变:受损皮肤会出现潮红、肿胀,继而出现创面发白、溃疡、渗液、出血等症状。在急性期周围皮肤会出现胀痛、发热、红肿症状,发生感染后出现流脓、溃烂问题,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

2.水肿:多见于脚踝周围,如果站立时间过长水肿部位会延伸到小腿中下段,待患肢抬高或卧床休息后,水肿症状会消退。

3.疼痛: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胀痛,尤其是走路或站立时间过长后,疼痛症状更为显著,待休息后或患者抬高,会有所改善。

4.瘙痒:病变周围皮肤变得粗糙干燥,出现瘙痒症状,并有深褐色色素沉积。

5.浅静脉曲张:小腿内侧及脚踝内侧的小静脉多为初次发病部位,站立时间过长后可能会波及到小静脉系统或大隐静脉。

6.溃疡改变:在急性期

静脉性溃疡的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曲张浅静脉的处理,彻底剥除曲张静脉,可以避免病变反复发作。瓣膜功能不全的处理,通过修补、重建、移植等手术方法纠正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问题,90%以上患者的溃疡会在术后愈合。交通静脉的处理,对交通静脉进行接扎,使静脉压力传递被阻断,可以加速溃疡愈合。创面的直接处理,基于创面的部位、深度、大小及供血情况进行移植手术,可以抑制溃疡反复发作。

2.药物治疗:采用人工合成或天然提取的静脉活性药物,使毛细血管的渗透性降低,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可以使下肢溃疡症状得到改善。

3.保守治疗:即压力治疗,通过弹力袜、弹力绷带等增加小腿压力,促进静脉回流、减少静脉反流,可以使水肿、淤血的症状得以减轻。但是,压力治疗需经过专业医护人员的评估和指导方可进行。

患者日常自我管理

1.日常生活中避免久坐或久站,防止增加下肢静脉瓣膜压力,需适当活动和休息。在卧床休息时可抬高患肢,便于静脉回流。

2.坚持遵医嘱穿着穿静脉曲张弹力袜等,保持下肢压力,并注意弹力袜的洗涤和更换。

3.注意皮肤管理,保持下肢的卫生和清洁,避免出现冻伤、外伤或咬伤等,若发生湿疹或伤口感染需及时就医。

4.积极治疗各类增加腹腔内压的疾病,避免腹腔内压长期升高阻碍下肢静脉回流,导致静脉瓣膜压力增加,破坏瓣膜功能。注意对血压、血糖、血脂的日常监测,避免造成静脉系统功能不全等问题。

5.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总而言之,静脉溃疡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甚至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当患者出现静脉溃疡相关症状时,应及早入院治疗,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不适症状,加速创面愈合,避免溃疡反复发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积极改善。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