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发生阻塞或破裂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俗称“中风”。脑卒中常见的几种后遗症有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视觉障碍、情绪障碍等。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会变成血管性的痴呆。脑卒中后的康复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持续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脑卒中患者出院回家后,大多数仍有强烈的康复治疗愿望,希望能改善脑卒中后所导致的相关功能障碍,恢复到病前最佳的水平,实现生活自理,减轻家里照顾负担。但是面临的主要康复障碍就是一侧肢体瘫痪,也就是通常说的偏瘫。而其中尤以上肢及手功能康复最为困难,那么,患者该如何选择康复训练方法来改善脑卒中的后遗症呢?
其实家庭康复中的患者可以利用合适的工具进行作业疗法治疗,作业疗法是指导患者参与选择性、功能性活动,来促进其健康生活的治疗方法。这种疗法目的是在于提高患者的上肢功能,从而达到生活基本自理、做有效益工作和娱乐生活。大多数日常生活活动中都包含了复杂的上肢功能。脑卒中患者常表现为上肢伸屈活动障碍,手指抓放困难。上肢的作业治疗主要是诱发肌肉的主动活动,防止关节挛缩,提高手对抓放物体的控制能力,从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脑卒中患者积极尝试自我主动训练,增大肢体活动范围,将肢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这些情况,以下列举9种训练方法,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上肢功能康复。
1、准备动作
开始活动前,患者可做一些简单的牵伸动作,可以起到缓解关节僵硬以及起到激发肌肉,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预防软组织损伤的作用。 bobath握手(患手大拇指在上,十指交叉握手)健手带患手做肩前屈牵伸。(注意肘关节要伸直) 手掌牵伸,患侧负重训练。 2、滚筒训练
作用:维持和改善上肢关节活动度,诱导患侧上肢分离动作的出现,改善坐位平衡。
操作方法:患者坐位,双手交叉放于滚筒中间位置,双眼目视前方。肩关节向前屈曲,滚动滚筒至患者最大范围,使肘伸直,腕轻度背伸,牵伸5-15秒,返回。
3、擦桌子训练
作用:增加患者侧坐位躯干平衡能力,促进患侧上肢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展。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患手放在毛巾上进行擦桌子训练,如果患手不能运动,健手可放在患手手背上双手进行擦桌子训练。可在肘屈伸位上进行前后擦拭和肩关节外展位-回到中间位的一个扇形面擦拭。
4、手抓握放松训练
作用:提高手的抓握能力和放松能力。
操作方法:患者坐位,手置于桌面上,手指抓放不同大小和质地的物体,将其从桌面上捡到较高一边的篮筐里,筐的位置可以放置在患侧或者正前方(训练水平转移或者垂直转移),高度可根据恢复的情况及时调整篮筐的高度来提高治疗难度。可以先抓握较大的物品,然后慢慢过渡到较小的物品。物品的的种类:积木、玩具、小物什均可以。
5、倒一倒训练
作用:锻炼手部控制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及前臂旋前旋后能力。
操作方法:倒豆子、倒米、倒水等从倒固体慢慢过渡到倒液体,从无刻度到有刻度,瓶口宽度从广口到小口,工具可用碗、纸杯、矿泉水瓶等。
撕纸、揉纸团投篮 作用:通过抓、揉、捏、投等动作,锻炼手指力量、手眼协调。
操作方法:五指分开把一张张平整的纸抓起来--撕成大小不等的碎片--揉成一个个小纸团--将小纸团投进垃圾桶。(家里的餐巾纸、旧报纸、复印纸都可)
7、感觉功能训练
作用:提高患侧肢体的感觉功能。
操作方法:患者坐位,桌上放置一盆米或者不同大小的豆子,健手抓一把米或者豆子在患肢上搓,功能好的患手可反复伸进盆中进行触觉训练
8、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可以根据患者患侧肢体的情况,能单独使用患侧手的应尽量使用;不能单独使用的可在健手辅助下使用进行作业活动训练;或者患手可作为固定手参与整个活动,训练的内容:如健手带患手洗脸、喝水,拧瓶盖时患手稳定瓶子,拧毛巾时患手稳定毛巾,功能好一点的用患手进食、刷牙、穿脱衣服、解系纽扣等,尽量让患手参与整个日常生活活动中,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9、兴趣娱乐治疗
作用:根据患者不同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对应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手指功能的同时,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
操作方法:患者坐位,完成相应的趣味训练。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的择豆角,剥花生,剥豆子,打牌,下象棋,画画等等。
作业治疗是脑卒中患者上肢协调功能和手部精细活动康复的重要手段,患者和家属必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掘家庭中任何可以进行作业治疗活动的环境和工具,达到一定的训练和活动量,从而促进功能的恢复,达到康复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