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呦~哎~呦……”随着一阵急促的救护车声划破沉寂的夜空,今天急诊抢救室收治的是一位33岁的小伙子,面色苍白,满头大汗,剧烈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使他说话都没有了力气,身旁的老母亲如坐针毡。病人心电图提示心肌梗死改变,由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联合成立的胸痛中心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争分夺秒的为病人开通掌握着全身血液循环命脉的冠脉大血管,实施急诊支架植入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急救治,病人症状得到了缓解。他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33岁正值青春壮年就面临着生死考验;幸运的是获得了及时的救治,许多人因为心梗,来不及去医院就猝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心肌梗死是指由心脏冠状动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大家对心脏病并不陌生,在我国,心肌梗死致死率排在心脑血管疾病第一位,几乎人人都知道心肌梗死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却又觉得距离自己很遥远,因为很多心梗病人发现时候是突然发病,自认为没有相关病史,总是被打个措手不及。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精神长期紧张,又或是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高油高盐的饮食以及缺乏运动锻炼,以及一些情绪上的大起大落都可能会是心梗的触发开关,使得心梗病人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关“心”健康至关重要。
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突然发作的胸前区持续剧烈的疼痛,常伴有汗出,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常有濒死感,部分患者出现频繁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的消化道症状。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典型的心前区及胸骨后疼痛以外,左肩、左腋下、左上肢、颈部及咽喉部、腰部、背部、上腹部、左下肢、左腹股沟处均可能出现放射痛,甚至是下颌痛及牙痛、偏头痛,尤其是这些症状伴有胸闷、气紧更要格外注意。另外尤其是老年人一些轻微的胸闷、或者无诱因可循的咳喘、气短、心律失常、恶心呕吐有可能是无痛性心梗,定期的体检可以减少这部分漏诊率的发生。
二:心肌梗死的重要诱因
①过度的体力劳动、连续的情绪紧张激动、寒冷刺激: 可以使心率加快,增加心肌耗氧量,造成心肌缺血,心肌坏死或导致血管内不稳定斑块破裂,闭塞冠脉血管诱发心梗。
②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可直接作用于冠状动脉和心肌,导致动脉痉挛和心肌损伤。另外也要警惕被动吸烟,也就是吸“二手烟”。
③暴饮暴食:长期进食过多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可能导致血脂异常、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冠脉血管血栓形成。另外,饱餐后消化系统需要大量血液供给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加了心脏负担,因此,提倡吃“八分饱”即可。
③便秘:排便时用力屏气,心肌收缩增强,诱发心肌缺血。尤其是老年人便秘常见,及时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适当顺时针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尤为重要。
三:心肌梗死的治疗时机
高度怀疑心梗时牢记两个“120”,一是是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立即卧床休息,等待救护人员。二是由医护人员在发病120分钟内开通闭塞的冠脉血管,把握“黄金120分钟”及时恢复心肌血液供应,能有效减少心肌坏死面积,避免心衰、休克甚至死亡的发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超过这个时间不能理解为救不了了,仍需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最有利的治疗方案,有些介入手术时间可以延长至12小时甚至36小时以内,虽然效果及预后不如早期理想,但仍可以把心肌损害降到最低,对挽救生命、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准确识别症状方能知己知彼,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保驾护航,快速送医把握治疗时机是急救关键。
因此,关“心”健康,牢记三点,珍爱生命,幸福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