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早产儿出生胎龄小,体重低,各器官发育不完善,需要各种仪器设备的支持及保护。目前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大多实行封闭式管理,导致了母婴分离。母婴分离的早产儿,在出院后喂养方面,常面临诸多问题。那么早产儿出院回家,宝爸宝妈该做好哪些物品准备及心理建设呢?我们从临床工作中总结以下常见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的哺乳姿势:
1.首先母亲要坐姿或半躺姿势,确保自己的舒适度和支撑力。
2.宝宝的头、颈和躯干要保持一条直线,不应该扭转头部或抬起下巴,下巴应与乳房相接。
3.宝宝的嘴巴要尽量张大,将乳头及乳晕完全含入口中,上唇稍微翻出,舌头位于乳晕下方,用舌头挤压乳房,实现有效的吸吮。
4.母亲在喂奶时应保持放松状态,避免用力压迫乳房。当宝宝吮吸时,乳房会有轻度牵拉,而不是疼痛、刺痛或不适。
二、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1.宝宝吃奶后会表现出满意的表情,口舌觅食活动减少。
2.睡眠和安静时表现满足感,安静睡眠时间在2小时左右。
3.亲喂或奶瓶喂养时,一般每餐喂奶20-30分钟,24小时排尿6-8次。
4.每天体重增长20克,每周增长150克左右,这些都是宝宝吃饱的参考指标。
三.喂养中常见的问题:
1. 乳头过大:在喂奶前使用温水或热敷物轻轻按摩乳头和乳晕区域,帮助乳头松弛。尝试使用乳头拉伸器或乳头形状调整器,可以帮助逐渐拉长并形成适合宝宝含接的乳头形状。
2.乳头凹陷:在乳房周围用螺旋状或压缩手法轻轻按摩,以帮助乳头脆化,尝试使用乳头保护器,可以帮助乳头变得更饱满并保护其不会凹陷。
3.无法亲喂时,如何选择奶瓶奶嘴:早产儿的嘴部和口腔较小,根据胎龄及出生天数选择最合适的奶瓶奶嘴尺寸。奶嘴的形状也影响早产儿的吸吮能力,有些奶嘴具有特殊设计,如扁平形状或特定角度,以适应早产儿的吸吮需求。
4.是否要给宝宝添加母乳添加剂:母乳添加剂是一种补充宝宝营养的替代品。只有在宝宝无法通过哺乳满足营养需求,并且医生认为需要额外营养补充时,才会考虑使用母乳添加剂。如需使用,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准确配制和使用。同时,定期与医生进行复查和跟进,确保宝宝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且无不良反应。
四.宝宝呛奶是什么样子:
1.呛咳和咳嗽:突然发出咳嗽或呛咳声,这是身体试图清除进入呼吸道的食物或液体。
2.呼吸困难: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或哮喘样的呼吸声。
3.发紫或脸色改变:窒息时,可能会出现面部、嘴唇发紫或灰白的色泽改变,这是由于氧气供应不足所导致的。
4.高声哭闹或尖叫:因窒息感到痛苦,而发出高声哭闹或尖叫声。
如果您怀疑宝宝出现呛奶,请这样做:
1.轻拍背部:轻轻拍打宝宝背部,帮助他们清除呛入的食物或液体。
2.保持头低脚高位:使宝宝的头部低于身体,这样重力可以帮助奶液排出。
3.保持镇定并尽快呼叫急救或就医:如果宝宝无法自行缓解窒息,立即呼叫急救或就医。
宝宝喂养是一个团队工作,需要家庭成员的支持和投入。建议宝妈保持良好的饮食和休息,多喝水、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可以尝试使用乳房按摩、热敷和频繁吸乳等方法来增加乳汁分泌。
记住你正在尽力为你的宝宝提供最好的营养,每个宝妈都有一段学习过程。偶有焦虑、自责和内疚是理解和应对宝宝的过程中常见的情绪反应。接受和认可这些情绪,并意识到这些情绪是正常的反应,有助于减轻自己的负担和压力。同时,遇到喂养问题,寻求专业指导和与其他宝妈分享经验,可以帮助克服负面情绪、减轻落差感和挫败感,并获得更多信心,更好的满足宝宝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