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很多人常常听到脑梗死这个疾病名称,以前我们认为这是老年人才会患的疾病,而现在所发现的脑梗死患者中,比较年轻的病例也越来越多见。对于这种疾病,我们有必要加深了解。
脑梗死与其他疾病的区分
脑梗死和脑梗塞属于同一种疾病的两种名称,都属于脑卒中(也叫脑中风)范围内,需要与之区分的主要是脑出血疾病,这两种疾病在症状表现方面有着高度相似性,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发病机制,相应的治疗方法也应该不同,因此有必要掌握二者的区别在哪里。首先,脑梗死发病机制应该是大脑供血血管堵塞,血氧供给不足,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氧缺失而出现坏死改变;其次,脑出血顾名思义即血液经破裂血管流出进入大脑并对周围组织形成压迫,造成其出现坏死性改变。
脑梗死后遗症为什么出现
要知道有着无数神经细胞分布在人的大脑中,即神经元,其对机体组织脏器可产生控制作用,大脑在人体活动中发挥着指挥的作用。而这些神经元都属于不可再生物质,因此脑梗死致使血氧供给不足,促成神经元坏死后,其无法再生,相对应的组织脏器功能也会发生障碍,进而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性后遗症,如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
面对脑梗死后遗症应该怎么做
脑梗死后遗症具有治疗困难的特点,患者面对各种后遗症很容易产生焦虑、绝望的心情,以肢体功能障碍(偏瘫)后遗症为例,患者在之后只能够卧床,大小便、穿衣洗漱、翻身等都需要依赖旁人协助,自尊心严重受创。
溶栓治疗虽然经证实能够有效促进血管再通,恢复血流灌注,从而预防后遗症,但是由于溶栓时间窗要求严格,并且伴有一定出血风险,故真正能够接受溶栓并获得显著疗效者并不多。
如何有效预防脑梗死
脑梗死的总体治疗效果并不完美,相对于发病后的治疗,临床认为日常加强疾病预防同样十分重要。以下几点做到后,能够有助于降低脑梗死发生率。
1.我们需要了解到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等诸多疾病都属于脑梗死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因此具有上述病症的患者务必积极展开治疗,稳定病情。
2.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重视运动锻炼,按照自己实际身体素质,选择散步半小时等运动方式进行合理的锻炼,能够减少肥胖,同时还能够有效预防脑梗死问题的发生。
3.注意饮食方面对油盐摄入量进行合理控制,减少重油重盐的食物,在盐量控制中建议保持在2.5~6g/d之间,可对血管产生一定保护作用。
4.酒和烟长期影响下皆对血管健康不利,故建议戒酒、戒烟。
5.坚持合理作息,避免熬夜。
6.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以便各种健康隐患能够早期发现与干预。
如何早期识别脑梗死
如突发嘴角歪斜、口齿不清、某侧肢体无力、天旋地转无法站稳、眼发黑、意识不清、吞咽障碍等表现,均可能与脑梗死病变有关,我们需要对掌握这些症状表现,在日常加强重视,一旦发现需要引起警惕,及时就医做进一步检查。
脑梗死疾病所产生的危害性巨大,我们需要了解其与脑出血的不同之处,为什么发病之后会出现多种类型的后遗症,预防后遗症的手段。而事实上更多的患者难以满足溶栓时间窗或者接受介入手术,因此后遗症问题仍然无法有效避免,令人困扰。在日常通过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积极预防疾病,对疾病有关症状予以警惕,在发现相关症状后及时就医能够促进脑梗死的早治疗,这对于预防后遗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临床中对各类后遗症有着对应的康复治疗措施,只要配合良好,后遗症的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也无须过度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