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脏器脱垂这类功能障碍性疾病对女性的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疾病的发生与女性特有的生理结构密切相关,可有排泄障碍、尿失禁等症状,且久站或过度劳累情况下软组织可从阴道脱出,多次自然分娩、长期便秘、肥胖、高龄等均促使了盆底脏器脱垂的发生。对于此类患者而言,及时开展手术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围绕盆底脏器脱垂的手术方案进行相应科普,现进行以下叙述。
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术
对于I/II阴道前壁与膀胱膨出的患者而言,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术对其而言有一定的临床干预意义,像伴随其他多方面并发症的老年患者也可以通过此类术式进行治疗,即结合患者的膀胱膨出程度在相应部位进行缝合,而后对切口两侧多于阴道黏膜处予以切除,再于阴道前壁处进行锁边缝合。此类术式的重点在于尽量恢复患者的生理解剖结构,但随着临床对此类疾病的深入研究,发现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术难以在真正意义上来重建患者的盆底结构功能,有10%~50%的患者在术后会呈现复发。另一方面,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术的危害性亦体现在对阴道前壁黏膜进行分离期间不可避免对膀胱、直肠造成损伤,以增加术中出血量,为相应并发症埋下隐患。
传统阴道后壁修补术
阴道后壁膨出患者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直肠膨出现象,阴道后壁修补术则是在对直肠黏膜间隙进行分离后,对多余阴道后壁黏膜进行三角形切除,最后利用可吸收线进行缝合。然而这类术式的弊端仍非常明显,其并不能使盆底解剖缺陷得以重建。随着临床妇产科医学的日益发展,此类手术流程也得以改善,即利用自体组织对直肠阴道筋膜进行加固,舍弃以往传统手术对多余阴道黏膜进行切除,以达到上述目的,但有相关研究表示,部分患者在术后会伴随性交疼痛,所以不建议处于性活跃期的年轻女性应用此种手术,以免影响生活质量。
改良阴道前后壁联合修补术
改良阴道前后壁联合修补术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即在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术的基础上充分重视阴道旁组织、会阴体的修补干预,目的为最大程度促进盆底功能恢复正常。在实施此类术式期间应尤为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阴道修补后宽度正常,通常情况下以可容纳2指为宜;2.进行后壁修补期间要注意会阴浅横肌与肛提肌的修补;3.修补阴道。前后壁时要着重加强阴道旁组织的修补干预。相对于传统阴道前壁修补术来说,这类手术方案不易诱发感染等并发症,亦解决了前者存在的复发率高等问题。
总之,外科手术对盆底脏器脱垂有着良好的干预意义,也是改善女性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但不同手术方式所致的临床疗效亦有差异性,应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如年龄、是否有性生活需求等)来合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