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症状房颤
在解释无症状房颤的过程当中,我们通常需要将这个词拆分为“无症状”与“房颤”两部分分别介绍。其中,“房颤”全称为心房颤动,为一种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伴有不协调的心房激动和无效的心房收缩,通常出现在各类器质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以及一些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身上。当房颤发生的时候,患者经常会出现明显的心悸、胸闷等症状;而“无症状”的“房颤”则是患者在发生房颤的时候没有出现上文提到的症状表现,这个时候的患者虽然会发生心房颤动,但患者自身甚至医护人员不借助仪器进行观察也是难以了解的,而这也导致了无症状房颤的危险性远高于有症状房颤,因为无症状房颤会在患者自身感觉不到的情况下随时随地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另外,虽然无症状房颤看起来没有症状表现,但其对患者的身体可能造成的损害如心力衰竭、血管栓塞等方面的危害都是一样的,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死亡 而且,不论是有无症状的房颤都没有自愈的倾向,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后果只会更加严重。只有了解无症状房颤的危害,并且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措施,才能更好地帮助人们远离无症状房颤的威胁。
无症状房颤是怎样发生的
高血糖对神经敏感性的影响。根据医学研究发现,有很多无症状房颤的患者都有着血糖偏高的症状,而糖尿病合并心脏疾病的患者相比普通的心脏疾病患者也更容易出现无症状房颤,这是因为当人的血糖升高的时候其感觉神经的敏感性会受到影响而降低,这就很容易导致患者在出现房颤的时候感觉神经未能及时地感应到并引发症状的产生,从而使人们出现无症状房颤的表现。
射频消融术对心肌的破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在对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的治疗当中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在局部麻醉的配合下将3~4根电极导管通过血管与冠状静脉窦到达患者的右心室,进而释放射频电流来使患者局部的心内膜以及下方的心肌凝固型坏死的介入治疗方法。但在接受了射频消融术治疗之后,患者在发生房颤的时候就会因为这部分心肌的坏死而不出现明显的症状,即使是在以往有严重症状表现的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也可能发生无症状的房颤。根据医学统计结果显示,接受过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发生无症状房颤的概率可高达消融前的3~7倍左右。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除了以上提到的情况外,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也是导致无症状房颤发生的原因之一。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过程当中,患者的房室传导很容易受到药物的阻隔,而且药物副作用还很容易导致患者的心室颤动,这两者叠加就会导致患者出现无症状的心律失常并表现为无症状房颤。
怎样才能发现患者的无症状房颤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作为一种对患者的心脏状态进行检查的常用手段,心电图检查是一种能够有效地发现患者无症状房颤的诊断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往往仅适用于那些因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持续性甚至永久性的无症状房颤的患者,对于那种不定时发生无症状房颤的患者则很难有效地进行监测。
长程心电监测。上文提到,常规心电图检查无法诊断不定时的阵发性无症状房颤,这是因为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如果患者的无症状房颤没有在检查期间发生那就检测不到。而为了有效检测出患者是否有阵发性的无症状房颤,患者通常需要在医院接受持续时间72小时以上的长程心电监测,这种持续监测的方法可以将患者的心脏在此期间发生的任何情况变化都准确地反映出来,其中就包括间歇产生的无症状房颤。
无症状房颤的治疗
节律控制治疗。所谓的节律控制治疗,就是通过一定的治疗手段来使患者的心脏保持规律性的跳动,而具体的治疗措施则有两种,分别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包括射频或冷冻消融、电复律及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有普罗帕酮、胺碘酮等,而中医当中也有很多种药物有着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比如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都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论中药还是西药,在使用的时候都有引发阻断作用的可能,因此具体的药物类型以及使用方法应当咨询医生后再用药;消融治疗指的是在患者的心脏部位使用局部高热、局部低温等手段终止病灶,进而起到消除房颤的效果。只有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选择对应的节律控制方法,才能更好地避免无症状房颤的产生。
心室率控制治疗。心室率控制治疗主要是针对那些因为房室传导速率过高而引发的持续性无症状房颤的患者,通过药物或非药物手段来降低患者的房室传导速率,进而有效地实现对患者无症状房颤的控制、其中,控制心室率的药物主要有口服或注射用的、β受体阻滞剂以及洋地黄等,但这些药物的使用却容易导致一定的副作用,比如无症状房颤伴随低血压的患者就应当尽量避免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因为钙通道阻滞剂同时还有降血压的功效,低血压患者使用这种药物就容易导致血压过低等等。而非药物治疗方法则主要是通过房室结消融联合起搏治疗等。
抗凝治疗。除了上文提到的两种治疗方法外,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无症状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和外周血管栓塞的风险,但通常需由医生进行血栓风险及出血风险评估后给予抗凝药物治疗,抗凝药物分为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艾多沙班、达比加群酯等。服用华法林患者需注意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避免药物过量引起出血。对于左心耳电隔离或不适合长期规范抗凝治疗或长期规范抗凝仍发生血栓栓塞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左心耳封堵术。左心耳封堵手术是通过封堵左心耳避免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栓脱落,导致外周血管栓塞,进而有效地避免房颤患者因血栓栓塞而致残、致死。
对于患者而言,无症状房颤由于其发生难以预料,因此比起有症状房颤而言有着更大的威胁。只有正确了解无症状房颤的危害,并且积极进行诊断与治疗,才能更好地避免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房颤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