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也就是血细胞分析,这种检验方式主要是通过采血和血常规仪器进行检查,并且抽血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针尖穿刺肢体末端末梢血,就是我们通常采用的指尖采血,再利用毛细管吸血,继而用仪器进行检查。二是直接用采血针抽取静脉血,也就是说,需要用抽血仪器对我们的四肢中的静脉血进行抽出,一般来说会抽取上肢的静脉血,通常会在肘关节的正中静脉中进行抽血。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检验的准确度,从而了解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情况。并且通过血常规我们也能够直观的了解到用药情况和治疗效果,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手段提供方向。
②怎么看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有时候我们看到许常规报告单上会出现红细胞、血小板等各种数据,会带有一些指示性的箭头,从而产生慌乱心理,那我们应该怎么样看报告单呢?其实当我们拿到一张属于我们自己的血常规检验报告单时,会直观的看到血细胞的指标以及正常范围,除去不同医院检测方法的差异,一般来说都能够根据报告单上的箭头观察各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中。并且这个箭头向上指示时表明自己的这项指标高于正常范围,反之向下时则是低于正常范围。因此我们要知道血细胞的指标在报告单上仅仅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并不能直接诊断自己是否患有某种疾病。再加上由于不同细胞类型受检验者年龄、性别、季节变化的影响,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差异,因此,应该结合医生的建议和实际症状最终做出判断,才能准确的确诊自己是否患有某种疾病。
②怎么看待血常规指标?
我们在拿到血常规检验单的时候,会看到密密麻麻的检验结果,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白细胞的指数以及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和淋巴细胞的比例。由于白细胞具有吞噬病原体,预防疾病的作用,因此若是指标中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就说明自己体内可能会有一些炎症。而中性粒细胞能够查验身体内是否有病菌入侵,在报告单上就这个数值升高,就表明自己体内受到了细菌感染。相对应的淋巴细胞数值升高也是表明自己体内受到了病毒感染。除上面的三种之外,在血常规报告单上还会利用红细胞来反映自己身体的供氧状态,还会利用血小板来反映自己身体是否有凝血功能的问题。当血红蛋白升高时,就表明可能是缺氧、恶心、呕吐现象导致的,若是偏低则属于贫血和失血状态。血小板一旦增多,除了一些生理性的原因外,还表明身体可能出现了一些感染和炎症,或是脾切除术后。反之血小板数降低则说明自己身体内的血小板生成减少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或是脾功能的亢进等等。此外,若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则表明身体可能出现了一些寄生虫病以及过敏性疾病。而单核细胞的增多常说明出现某些感染,结缔组织病或是血液病等等。
但这些疾病只是一些诱因,不是绝对性的,因此我们在看到血常规指标时,要根据医生的建议,结合其他的检查和病史进行综合判断,才能确认自己是否会有其他疾病,所以拿到血常规检验单时是不必有很大的心理压力的。
③血常规检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在进行血常规检验前,很多人都会疑惑,是否需要空腹进行呢?其实血常规检验是不需要空腹的,我们可以喝少量的水。但若是在抽血检查后还需要进行其他的检查项目,则需要根据检查项目要求是否要空腹。此外,当我们完成血常规检验后,要利用棉球按压局部止血,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揉按出血部位,防止产生淤青,尽量保持抽血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做好皮肤的清洁工作。并且在血常规检验后也可以日常活动,例如洗澡等,只要在洗澡后擦干皮肤上的水分就可以。
总而言之,当我们进行血常规检验后,可以通过指标初步的判断我们自身的身体状况,但指标代表了许多的影响因素,并不能立即就确认我们患有哪些疾病,还是要让医生进行综合性的判断,因此明白了上面血常规检验的小常识,我们就要放松心理,减少压力和负担。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身体上有哪些不适的症状时,要做到尽早去检查,可以定期的为自己做一个体检,并记录自己身体的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去医院进行检验和就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