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碳呼气试验,保“胃”健康,无“幽”无虑
2023-06-27 15:20:07
作者:李感梅
作者单位: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大家应该对一种病菌都有了解,就是诱发胃病出现的罪魁祸首——幽门螺旋杆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的胃部感染已成为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而碳呼气试验可以迅速、精准地发现这种病原体的存在。

1、幽门螺旋杆菌

HP是胃内最重要的细菌,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源之一,在中国,它的感染率高达50%,并且已被认作是胃癌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儿童更容易受到感染,而且家族性聚集现象更加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率也会不断上升,它被全球卫生组织列入I类致癌物。

2、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表现

第一,口臭。幽门螺旋杆菌的侵入,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饮食,而且还能够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它们能够通过牙菌斑的形式繁殖,从而引发严重的口臭问题。第二,反酸。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可能引发胃泌素的增加,从而加剧胃酸的产生,引发反酸和烧心等不适的表现。第三,恶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病人,还可能伴有胃口不振、消化吸收不好等消化系统失调的表征。

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危害性

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会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这些病症的概率可能高达100%,而且这些病症并非只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才会导致胃癌。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并且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

碳呼气试验

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会引发一系列的消化系统问题,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因此,为了有效地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有必要进行一系列的临床试验,以确定幽门螺杆菌的存活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有效降低病人患上这些疾病的风险。碳呼气试验为对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技术,目前在临床中运用广泛。

5、碳呼气试验适宜的人群

第一,为个人和集体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第二,对于接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疾病治疗的病人,应定期进行复查;第三,准备怀孕的女性;第四,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家庭中的其他成员;第五,患有慢性腹痛、厌食、恶心、生长发育迟滞的孩子;第六,近期出现胃部症状,例如反酸、嗳气、口臭或轻度腹痛;第七,经常出门用餐的病人;第八,拒绝接受胃镜检查的病人。

6、碳呼气试验优势

第一,和经内镜诊断技术存在的有创性对比,碳呼气试验具备无创性,同时安全性更高,病人的依从会更强。第二,碳呼气试验较为便捷,和血清学检测技术对比更为精准。第三,碳呼气试验并没有放射性,所适用的人群较为广泛,亦可对儿童以及孕妇检测,亦可在较短的时间范围之内重复性的应用。

7、检测方法

维持正常呼吸,缓缓吹满蓝色集气袋后停止再吹,盖紧盖子(勿深吸气后猛吹,勿断续吹气);用约80ml水,送服一粒13C的尿素胶囊;静坐30分钟,检测中不要运动、进食以及饮水;对服药30分钟之后气体收集,和第一步相同,吹进粉色集气袋;把集气袋交到医护人员手中,处于专用仪器之上开展检测,等待测试结果。

8、碳呼气试验注意事项

在接受本次实验之前,病人需要停服任何对本次实验无效的抗生素、铋制剂、质子泵抑制剂。并且在实施本次实验之前,病人需要在2小时的空腹状态下服用13C尿素胶囊,并且在服药之后,要保持30分钟的安稳状态。同时,病人也要避免任何形式的体力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抽烟、喝酒、喝茶。注意吹气方法,以免因 CO2气体浓度不足导致结果偏差。一袋气体不建议测试两次,进而规避由于 CO2气体浓度不足引起结果出现偏差。

结论:总而言之,消化内科经常接收行碳呼气试验检查的病人。与传统的胃镜检查不同,该检查不需要任何麻醉,仅需轻轻一呼即可获得准确的检查数据。因此,大多数病人都愿意选择该检查。碳呼气试验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技术,它可以准确地识别和筛查幽门螺旋杆菌,这些病菌或许会导致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癌等消化系统疾患。因此,碳呼气试验可以作为一种可靠、准确、安全、高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和控制幽门螺旋杆菌,从而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如果你和你的家人感到肚子疼、胸闷、头晕、嗳气、头晕、头疼、食欲减退,那么最好的办法是立即去看医生,接收碳呼气试验,以便更好地了解你的肠道健康。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