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是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老年常见病之一。老年性高血压一般指年龄三65岁,在没有服用任何降压药的情况下,连续三次非同日测量血压,收缩压三140 mmHg或舒张压三90 mmHg的患者。高血压是罹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就讲述-下老年高血压如何预防与护理。
老年高血压的原因有哪些
1.老年人自身原因
与器官老化和调节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甚至随着老年人年龄不断增大,身体机能也会逐渐退弱,心脏博血时外周阻力增大,会产生压力负荷型高血压。
2.遗传
高血压有很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大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家族中都有其他的患病史。
3.不良的饮食习惯
膳食中饱和脂肪酸的增加有升压的作用,并且钠盐的摄入也与血压升高有关系。
4.血管疾病
如果老年人患有动脉硬化、狭窄、阻塞等疾病,都会导致血管壁所受到的压力增大,从而引起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
1.一般护理
(1)病房环境舒适,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以利于老人充分休息。护理操作应相对集中,动作轻巧,尽量避免影响老人休息。
(2)适当运动。在血压平稳、无特殊不适的情况下嘱老人在病区内散步活动,每次运动持续30~60分钟,在开始的运动计划时,如果患者对较长时间的运动不能耐受,那么初始时可以是10分钟,逐渐增至每日30分钟。以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体重保持理想为标准。
(3)每日定时、多次测量血压。老年人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测血压时必须强调测量立位血压。让病人关注24小时血压是否得到平稳控制,尤其是清晨血压是否达标。告知病人,清晨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意味着24小时血压得到严格控制。
2.用药护理
叮嘱、监督老人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者更改药物用量。当出现了一些药物反应时,及时向医护反馈,例如服用钙通道阻滞药,常见药有硝苯池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等,可能带来下肢水肿、头晕、头病、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
3.心理调适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情绪波动会进一步加重病情,故应鼓励老人使用正向的调适方法,如通过与家人、朋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情感支持,从而获得愉悦的感受。
老年人如何预防高血压呢
1.注意合理饮食
高血压患者首先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尽量选择低脂、低热量的食品,并且要营养均衡搭配:吃饭时不宜吃得太饱、太快;一日三餐形成规律,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挑食、厌食。
2.借助药物治疗
对于一些较严重患者,基本预防措施可能无法奏效,此时就需要积极药物治疗了。当然服药也不是随便了事必须遵照医生的医嘱来进行。建议高血压病人平时服药要连续坚持,坚持服药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3.适当的运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还可以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可采用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体操等形式的体力活动,每次活动一般以30到60分钟为宜,强度因人而异。
4.戒烟酒
烟中含有尼古丁会使大脑中的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兴奋,使患者心率突然加快,同时还会促使肾上腺释放出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另外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所以建议高血压患者戒烟戒酒,防止血压升高。
5.控制心理情绪
高血压患者迢事易怒、情绪不稳、紧张,一些小事都能促使其心理情绪高涨使血压升高。所以高血压患者应该培养自己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不断提醒自己冷静、沉着:多向朋友、亲人倾吐不快心情,以免压抑的情绪爆发,或者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转移到种植花卉上。总之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6.及时就医
如患者出现以下状况:血压突然升高或迅速降低,血压波动太大,出现眼花、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视物模糊不清,肢体出现偏瘫,语言障碍,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肢体乏力等都可能是高血压的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医。如情况严重,应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求救。
7.有效控制体重
控制体重最有效的方法是节制饮食,减少每天摄入的总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