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
心理支持在精神科疾病患者的护理中非常重要,高效的心理支持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降低疾病的危害性,也能提升患者的防御能力,提升安全感受,进而减轻自身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构建良好的氛围,表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和理解,给患者更多的关照、鼓励、安慰,对相关疾病的情况作出解释,减轻患者的担心度。对精神科患者来说,可能会出现幻觉情况,产生攻击行为,也可能会出现自杀等情况,在心理疏导中能实现对患者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在症状不稳定的情况下,需要专人看护,并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分析,结合患者的情况开展心理上的疏导,并鼓励家属的参与。
饮食指导
对精神疾病患者来说,存在饮食上的障碍,而且部分患者因为饮食而增加病情的严重度,患者多怀疑食物有毒,不愿意进食,护理人员可以给患者分饭,可以先尝试,然后告知患者食物安全,让患者和其他患者共同进食,允许患者选择饭菜的种类,满足患者的需求。对罪恶妄想患者,护理人员不要混乱饭菜,对剩饭、脏食等要做出管理,一定要放在病区之外。存在情绪障碍的患者,进食欲望比较低,护理人员要劝解患者,关注到患者的心境情况,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同情,与患者洽谈人生,帮助患者构建兴趣爱好,说服患者要进食。在食物选择上要重视易消化原则,尽量色、香、味俱全,用促进食欲的语言提升患者的进食欲望。食量过大或无法自理的患者,应专人负责管理,以软、易消化、温度适宜的食物为主,细嚼慢咽,防止出现梗噎,当患者出现吞咽障碍时,要及时上报,做出合理的处理。合理饮食和精神疾病的治疗关系很大,需要护理人员了解到患者的个人偏好等,提供相关的重要信息,加强饮食护理。
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
对精神科患者来说,自信心不足,在护理服务中要帮助患者建立治疗自信心,让患者更合群,多和家属或其他患者交流,多和家属亲近,与医护人员也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在交流沟通过程中,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在交流过程中,需要引导患者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并鼓励患者要多参加集体的活动,多做一些手工方面的操作,训练患者掌握更多技能。护理人员也要关注到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了解到患者的情绪变化,对患者要及时进行安慰,尽可能消除不良情绪对患者的伤害,让患者保持愉快的精神状态。可以让患者欣赏花草、欣赏大自然的风景等,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提升治疗的信心,减轻患者的精神痛苦,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护理人员执行护理常规与工作制度
在护理服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护理常规和工作制度进行,在发放药物过程,要做好核对,精力集中,仔细进行检查,患者在服药后才能离开,避免患者出现吐药等不良情况,必要时需要检查口腔内是否残留,避免患者积存药物,导致一次吞服出现中毒。对部分患者要做好约束保护,对血液循环的情况做出分析,对患者的活动场所等,都要安排护理人员看护,30分钟要进行巡视一次,对重点患者来说不能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方便对病情做出观察,一旦出现异常能及时解决,对暗角、厕所等地方也要详细检查,减少意外的发生。在交班等时间点,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工作的交接工作,交代患者的相关情况,然后开展护理指导。
精神疾病对患者的伤害非常大,也影响到家庭的和谐,需要我们更关注到疾病的治疗,并对其原因分析,管理高危因素,降低患病的风险,减轻患者的生活压力和负担,不要长期生活在紧张气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