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及腹泻的病因你都了解吗?
小儿腹泻简言之即小儿大便频率突然出现了增多及大便的性状出现了改变,统称为腹泻。腹泻发生后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可能腹泻病程迁延不愈,小孩出现营养不良,体重不增,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患儿死亡。小儿腹泻病因多样,但归结起来二大类:感染性因素及非感染性因素。感染因素主要是指由于肠道内感染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发的腹泻以及肠道外感染及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自身感染性腹泻。例如我们大家熟悉的轮状病毒腹泻、细菌性痢疾、真菌性腹泻等就属于肠道内感染性腹泻,而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泌尿道感染等肠道外感染,由于感染原释放毒素或感染引起肠道局部刺激可直接导致的腹泻,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导致小儿肠道菌群失调,出现大量致病菌繁殖导致自身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因素主要包含饮食因素及气候因素。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消化酶量不足及活性低,导致小儿胃肠道调节功能比较差,且小儿的生长发育较快,每日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消化道液体负荷大,使得胃肠道负担重,导致消化系统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此时如果喂养的食物种类不合适或添加辅食的时机不合适,例如过早的喂给小儿大量的脂肪类、淀粉类食物,突然间的断奶改变食物品种等,都可能使得小儿胃肠道功能不能立马适应,进而导致小儿腹泻的出现。另外气候的突然变化,如突然变冷、小儿腹部受凉,可能导致小儿肠蠕动增加进而引起腹泻,突然变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由于口渴大量饮水或饮奶加重肠道负担诱发胃肠功能紊乱亦可以导致小儿腹泻。
发现小儿腹泻了,应该怎么办呢?
当孩子出现腹泻后最为着急的莫过于家长,毕竟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因此当小儿出现腹泻后,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救治方式,以帮助小儿尽快恢复到健康,避免腹泻对孩子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小儿腹泻了,还能继续吃饭、吃奶吗?
有很多家长在发现小儿腹泻后,看到小孩吃什么拉什么,就害怕了,觉得孩子消化不了食物了,就不给孩子吃东西了,甚至连奶粉都不孩子喝了,只给孩子喂白开水,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的腹泻缓解,还会因为限制饮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热量不够,导致小儿病情加重,体重减轻,更不利于病情恢复。那么,发现小儿腹泻了,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发现小儿腹泻后,家长应该第一时间给孩子调整饮食结构,进食类似成人食物的儿童,此时可以改为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比如粥、馒头、米糊等,暂时减少或停止肉类食物的摄入,而吃奶或奶粉的婴儿只要没有频繁呕吐,是应该继续吃奶的,这个时候可暂时停止辅助食品的添加等,然后饮用一些米汤盐水预防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然后观察小儿腹泻的次数及小儿小便情况。
药物治疗怎么选?
我们前面讲了,感染性腹泻主要是指由于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发的肠道内感染及肠道外感染,从而出现腹泻症状。既然是感染引起的腹泻,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不是抗感染治疗呢?细菌感染咱们上抗生素,病毒感染用抗病毒药物,寄生虫感染咱就给抗寄生虫的药物等。可是真的这么简单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我们儿童常见的感染性腹泻以病毒感染比细菌感染常见,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等,而现有的医疗条件下对此类病毒性腹泻,尚没有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上主要是以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黏膜及补液预防脱水电解质紊乱为主。而细菌性腹泻及寄生虫感染性腹泻等,则需要医院检查明确感染原才能采取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措施。肠道外的感染引发的腹泻,除了治疗腹泻本身症状之外还要进行肠道外感染灶的清除。针对感染性腹泻,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大便性状及大便常规、大便培养等选择合适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家属要做的就是相信医生,不要把抗菌药物当作洪水猛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让小儿恢复健康。
除了感染性腹泻,还有非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饮食及气候因素的影响,那么针对非感染性腹泻应该怎么治疗呢?非感染腹泻治疗上主要以保护肠黏膜治疗、减少肠道分泌治疗、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及补液治疗为主,这时家长切不可盲目使用抗生素,非感染腹泻盲目使用抗生素将加重小儿肠道菌群失调,不利于腹泻的恢复。保护肠黏膜,减少毒素吸收的药物常见的有大家比较熟悉的蒙脱石散,服用蒙脱石散后会在肠道内形成一层保护层隔绝毒素,从而减少肠黏膜对毒素的吸收,而且蒙脱石散是原型排出体外的,是一种相当安全有效的药物,使用时要注意就是该药物需要空腹服用才能发挥最好的疗效。而减少肠道分泌的药物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消旋卡多曲,该药物能减少肠液的分泌,尤其对解水样便效果明显。而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的菌种目前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妈咪爱、金双歧、爽舒宝等。这些微生态制剂所含的菌种各有不同,家长可以根据自己身边能够买到什么就优先使用什么,这些微生态制剂物质进入体内后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种类,增加有益菌,对肠道内的有害菌群繁殖生长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进而使得失去均衡的肠道菌群逐渐恢复到的正常的状态下,进而达到增强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使得小儿胃肠道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进而达到促使小儿腹泻恢复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微生态制剂也不是越多越好,过长时间使用所谓的“益生菌”或“益生元”可能导致儿童正常的肠道菌群失调,反而不利于儿童肠道健康,作为家长不可迷信益生菌及益生元,从而好心花了钱却害了孩子。针对腹泻时间比较长的小儿,还可以适当的补充锌制剂,如葡萄糖酸锌,通过对患儿补锌的方式,有利于促进患儿肠道内各种消化酶的合成,帮助小儿胃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还能预防再次发生腹泻。
中医理疗效果也不错
在小儿腹泻治疗上除了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食物疗法外,家长也可以选择中医理疗方式,通过中医敷贴、按摩、推拿等治疗方式,达到调整患儿胃肠道功能,缓解腹泻的目的。通过中医理疗可以对患儿的气血进行调整,达到清热解毒、健脾和胃等目的,进而使得患儿体内阴阳调和,胃肠道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进而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常用的推拿治疗方法为以补大肠3分钟、补脾经3分钟、揉板门3分钟、推揉尾骨与上七节骨各3分钟、推三关3分钟,在推拿的过程中一分钟内推150次左右即可。
什么时候应该上医院?
前面讲了这么多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那是不是小儿腹泻就不用上医院,在家等着自愈就可以了呢?家中在自行给小儿服药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小儿的排便情况及食欲情况。如果小儿大便虽然稀,但便中没有血丝或血块,小儿精神、食欲也很好,没有发热、呕吐等不适,小便量也无明显减少,可以继续服药观察。如果发现小儿便中有血丝或伴有发热、腹痛、呕吐,服药困难,小儿精神食欲差,小便量减少,要尽可能地留取新鲜大便标本并第一时间带小儿到医院就诊。
以上便是小儿腹泻是什么的相关内容,提醒家长事关孩子不可不重视,平时一定要加强对孩子身心成长的关注,科学合理地调整孩子的饮食、休息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卫生预防等,为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