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告别虚寒湿,艾灸为身体撑起“防护伞”
2025-03-18 09:34:17
作者:谭敏
作者单位:成都市青白江区中医医院 科室:针灸推拿科
在生活中,你是否常常感到身体困重、手脚冰凉?又或者稍微吃点生冷食物就肠胃不适,舌苔白腻且有齿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的身体可能正在被虚寒湿所困扰。别担心,有一种古老而神奇的中医养生疗法——艾灸,能够为我们的身体撑起一把抵御虚寒湿的“防护伞”。

虚寒湿是中医理论中常见的三种致病因素。寒,是指人体阳气不足,无法抵御外界的寒冷,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关节疼痛等;虚,涵盖了气血阴阳各个方面的不足,身体虚弱、易疲劳、抵抗力差是其常见表现;湿,则是由于人体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停滞在体内,出现身体困重、大便黏腻、皮肤湿疹等症状。这三种因素常常相互交织,给身体健康带来诸多问题。

艾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远古时期,是中医传统疗法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艾灸的原理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中医认为,人体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则是经络上的关键节点。艾灸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温热刺激,作用于特定穴位,能够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散寒除湿,激发人体自身的阳气,增强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草,是艾灸的主要原料。它具有纯阳之性,气味芳香,易燃且火力温和持久。在燃烧过程中,艾草能产生一种特殊的红外线辐射,这种辐射不仅能温热肌肤,还能深入人体经络穴位,发挥独特的治疗作用。

艾灸对祛除体内寒气有着显著效果。当寒邪侵入人体,凝滞气血,就会导致各种疼痛和不适。比如,许多女性在经期会遭受宫寒之苦,出现痛经、月经量少、经血颜色暗沉有血块等症状。通过艾灸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能够温暖胞宫,促进气血运行,驱散寒邪,有效缓解痛经症状。长期坚持艾灸,还能改善宫寒体质,为孕育健康宝宝创造良好条件。又如,因寒邪侵袭导致的关节疼痛,艾灸可使局部气血畅通,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对于虚证,艾灸同样大有裨益。艾灸具有补气养血、温阳固本的作用。身体虚弱、容易疲劳、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通过艾灸足三里、关元、肾俞等穴位,可以补充人体正气,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化,从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对于老年人来说,艾灸更是一种理想的养生保健方法,有助于延缓衰老,保持身体健康。

祛湿是艾灸的又一重要功效。体内湿气重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导致肥胖、水肿、食欲不振等问题。艾灸丰隆、阴陵泉、中脘等穴位,可以健脾利湿,促进水液代谢,排出体内多余的湿气。坚持艾灸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身体不再困重,大便变得正常,体重也可能有所下降,整个人都神清气爽。

艾灸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直接灸、间接灸、艾条灸、艾灸盒灸等。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点燃施灸,这种方法刺激较强,疗效显著,但需专业人士操作,以免烫伤皮肤。间接灸则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垫上姜片、蒜片等物品,既能减轻直接灸的疼痛,又能增强艾灸的功效。艾条灸是手持点燃的艾条在穴位上方进行悬灸,操作简单方便,适合家庭自我保健。艾灸盒灸则是将艾条或艾炷放入特制的艾灸盒中,放在穴位上进行施灸,可同时对多个穴位进行艾灸,节省人力,且能保持艾灸的温热效果。

在进行艾灸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环境。一般来说,饭后不宜立即艾灸,空腹时也应谨慎进行。艾灸时应选择空气流通、温暖舒适的环境,避免吹风受凉。其次,要掌握好艾灸的时间和温度。每次艾灸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上火等不适症状。艾灸的温度要适中,以皮肤感到温热舒适为宜,避免烫伤。另外,孕妇、高热患者、皮肤破损处以及对艾草过敏者,应慎用艾灸。

告别虚寒湿,拥抱健康生活,艾灸无疑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它就像一位忠诚的健康卫士,默默为我们的身体撑起一把“防护伞”。让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传统中医智慧,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运用艾灸,呵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开启健康养生的新旅程。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