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全称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属于乙类传染病。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最容易感染,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等特点。脑膜炎奈瑟菌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分为 A、B、C、Y、W135等13血清群(90%以上为A、B、C3个亚群,A群可导致全球性大流行,B和C群可引起地区性流行,C群毒力较强,可导致暴发型流脑),血清群间没有持久的交叉免疫。冬春季节是我国流脑的发病高峰,全年均可出现散发病例。
二、流脑是如何感染的?
脑膜炎奈瑟菌可定植在人鼻咽呼吸道黏膜部位,隐性感染者多,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可通过咳嗽、喷嚏等呼吸道飞沫和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比如同睡、拥抱、亲吻、哺乳等)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以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生率最高。
三、感染了脑膜炎奈瑟菌有什么症状?
脑膜炎奈瑟菌感染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短1天,最长7天。流脑的隐性感染率高,60%~70%为无症状带菌者,约30%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黏膜出血症状,仅约1%为典型流脑病人。
感染流脑后最初表现为低热、咽痛等类似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随后出现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部分患者出现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危及生命。
婴幼儿患者病情一般比较凶险,常表现为睡眠不安、突然尖叫、两眼凝视不动,甚至抽搐,由于流脑的初期症状很像感冒,容易混淆,延误治疗。
四、流脑该如何预防?
1.接种“流脑”疫苗。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脑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通过接种疫苗,我国流脑的发病率已降至较低水平。现阶段既有免费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又有自愿自费接种的非免疫规划疫苗可供选择。
2.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晒衣褥、晒太阳、勤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打喷嚏、咳嗽时应遮掩口鼻。
3.提高警惕,做好个人防护。不去或少去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活动。
4.增强自身免疫力。加强锻炼、按时作息、充足睡眠,合理膳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五、流脑疫苗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和可预防的脑膜炎奈瑟菌的不同亚群,我区目前可接种的流脑疫苗共有以下五类:
1.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6月龄、9月龄各接种1剂,用于预防A群脑膜炎奈瑟球菌引起的流脑。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市民可免费接种。
2.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3岁、6岁各接种1剂,用于预防A群、C群脑膜炎奈瑟球菌引起的流脑。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市民可免费接种。
3.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3月龄以上儿童接种,接种程序详见说明书。用于预防A群、C群脑膜炎奈瑟球菌引起的疾病。需自费接种。
4.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适用于2周岁以上儿童及成人接种,用于预防A、C、Y、W135群膜炎奈瑟球菌引起的流脑。需咨询接种门诊医生后选择自费接种。
5.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3月龄至3周岁(不满48月龄)儿童接种,3至5月龄基础免疫3剂次,建议从3月龄开始,每剂次间隔1个月,可在12月龄时加强注射1剂次;6至23月龄免疫2剂次,每剂次间隔1至3个月;2至3周岁(不满48月龄)免疫1剂次;用于预防A群、C群、Y群、W135群膜炎奈瑟球菌引起的流脑。需咨询接种门诊医生后选择自费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