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你的脚踝扭伤处理对了吗?你所不知道的踝关节扭伤处理误区
2025-02-26 16:23:41
作者:吴冰
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运动医学科

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骨关节外伤性疾病。笔者发现门诊接诊的大部分踝关节扭伤对其处置方法存在明显误区,导致急性踝关节扭伤恢复缓慢,甚至发展为踝关节反复疼痛及慢性踝关节不稳,本文将对常见误区进行梳理,以提高大众对脚踝扭伤科学处理的认知。

一、受伤后先休息,等消不了肿再去医院

大众很多认为脚踝扭伤是“小毛病”,回去休息几天就好了。但临床上因为受伤后不重视导致影响后续治疗、恢复缓慢甚至形成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案例很多。实际上,我们踝关节扭伤可分为轻、中、重三度损伤。轻度损伤的患者,只有踝关节的运动时的疼痛及少许的肿胀,一般不明显影响踝关节的功能,这种情况可自行休息处理;中度损伤的患者,疼痛及肿胀都将更加明显,一般会明显影响运动,部分患者行走时就有明显的疼痛,该类型往往涉及到踝关节韧带结构的部分损伤,如果处置不当,可能会影响到韧带的愈合,导致后续踝关节反复不适及慢性不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尽快就医;重度损伤患者,往往是踝关节韧带的大部分或者完全断裂,部分患者还伴有下胫腓联合结构损伤、撕脱骨折、软骨损伤等情况,该类型损伤肿胀非常明显,踝关节局部往往形成大量淤青,行走踩地时疼痛剧烈,明显影响活动,该种情况建议不要自己个人处理,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就诊建议就诊运动医学或者足踝外科等骨科亚专科。

二、红花油、万花油,抹上之后再揉一揉

急性踝关节扭伤后,很多人自行选择将各类标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油进行外涂并用手揉按局部,殊不知该操作对于早期的急性踝关节扭伤可能适得其反。急性踝关节扭伤导致得韧带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早期都会有一个急性炎症水肿期,根据受伤轻重的不同,急性炎症水肿期时长有所不同,轻度损伤一般为24~48小时,中度损伤为3~5天,重度损伤可超过1周。在急性炎症阶段使用各种具有发散、活血作用的外用药物,会导致局部软组织出血及水肿加重,延长组织愈合时间。部分患者还会进行局部手法按摩,早期的外力作用会使踝关节软组织内小血管破裂加重,加重局部的炎症反应及水肿程度。正确的做法是可以不使用外用药物,而是采取局部冰敷和患者抬高休息的方式。对于肿胀、疼痛等政治严重的重度损伤患者,可在急性炎症期使用部分非甾体类的凝胶类药物,如氟比洛芬凝胶贴、洛索洛芬凝胶贴等,以降低局部炎症反应,缓解局部肿胀、发热、疼痛症状。而推拿按摩以及活血化瘀类的药物,应该等到踝关节扭伤进入到亚急性期的后半段以及慢性期后在使用。

三、要么活动太早,要么牢固固定不锻炼

很多患者伤后会遇到一个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我的脚扭伤后什么时候可以下地,什么时候可以进行屈伸等功能活动。这里容易出现两类极端的情况,一种是过早进行踝关节负重行走及屈伸功能活动;另一种是一直佩戴支具或石膏到伤后3~6周,期间不进行任何踝关节功能锻炼。前者容易导致组织不愈合或者愈合缓慢,后者则容易形成踝关节僵硬。正确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循序渐进开展踝关节功能锻炼。在急性炎症期的早期,以支具制动、抬高患肢为主,配合少量的踝关节背伸及外翻锻炼;在急性炎症期的后半段,可以加大背伸活动范围,并在拐杖及支具保护下,进行短时间的部分负重训练,每天3~4次,该期间内不进行任何跖屈(脚背远离小腿向下弯曲)功能锻炼。亚急性期间,可以逐步加大背伸及外翻活动范围,同时循序渐进开始跖屈活动及内翻活动度训练,负重下地也可以逐步脱拐,直到完全进行负重行走。慢性阶段,应该完全矫正关节活动受限,同时可以进行无支具保护的完全负重行走。

结语

踝关节扭伤不能掉以轻心,按照本文介绍的踝关节扭伤后组织愈合规律及相应的处理方法,相信大家可以有效避开处理误区,早期恢复,重返运动赛场。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