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的医学定义是指生殖器官不存在任何器质性病变的痛经情况,这种原发性痛经占痛经人群的90%以上,最多见于青春期女性群体,一般在初潮后的1~2年左右出现。原发性痛经的形成首先与人体前列腺素分泌机制有关,在月经期内,子宫内膜释放了过多的前列腺素,这会直接导致子宫平滑肌的过度收缩,并造成肌肉组织的缺血缺氧,由此形成痉挛性疼痛症状表现;与此同时,子宫收缩程度过高或者子宫收缩过程的组织不协调状态会对经血的正常排出产生阻碍影响,这一过程会进一步加剧疼痛表现。除此以外,心理、情绪、精神因素也会参与原发性痛经的形成过程,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状态会影响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在这些情绪影响下,人体感知到的疼痛感将进一步增加。另有一些特殊的生理结构也会参与原发性疼痛引发机制,例如子宫倾斜角度过度前倾、宫颈相对较为狭窄等,此类人群也更容易出现原发性痛经。
这种原发性痛经虽然较难改善缓解,但并非完全没有改善方式,合理应用药物、通过药物治疗通常能够达到较为良好的疼痛改善效果,例如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能够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在月经初期、尚未出现明显疼痛症状时服用布洛芬,通常能够阶段性缓解原发性痛经,相关研究显示用药后疼痛缓解有效率可达80%以上;部分人群也可以考虑口服避孕药的方式缓解疼痛,但一般仅建议在具有避孕需求的人群中考虑该方案,但需要注意用药不良反应问题,应用避孕药可以通过调节激素水平的作用机制改善痛经症状。
除药物应用以外,另有一些物理疗法、生活改善方式帮助缓解原发性痛经症状,例如在痛经过程中使用热毛巾、热水袋进行局部热敷,能够适度缓解痉挛症状,间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经期内也可以尝试通过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方式帮助促进释放内啡肽,辅助缓解疼痛症状。在本身存在原发性痛经的人群中,日常生活的合理调整也可以间接缓解痛经问题,例如生活中增加摄取镁元素食物以及通过食补的方式增加摄取Omega-3,同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生冷与辛辣的食物,长期调理改善疼痛症状。
继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的医学专业定义是指由于盆腔器质性病变所引发的痛经,虽然临床患者占比较少,但患者往往会存在进行性加重的症状表现,这种继发性痛经主要见于育龄女性,最为常见的病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异位的内膜组织在盆腔内各处周期性出血,由此引发的炎症以及局部组织粘连,由此导致出现难以缓解的经期疼痛;除此以外,还可见子宫腺肌症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继发性痛经症状,这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不仅导致子宫增大,还会引起异常收缩,痛经症状由此出现;慢性盆腔炎以及子宫肌瘤导致的局部严重、肿瘤压迫也是较为常见的继发性痛经病因。
针对各种疾病因素所引发的痛经,针对性且有效的治疗方案通常为手术治疗,例如子宫肌瘤患者需要通过宫腔镜手术移除病灶,才可缓解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则可通过应用避孕药等方式抑制病情发展、辅助控制痛经症状,盆腔炎患者需要针对性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结束语
痛经的症状表现虽然大体相同,但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的引发机制、治疗改善方案具有明显差异,所以要想针对性改善痛经症状,需要首先确定痛经原因,然后对症治疗,经期可通过合理应用药物、物理疗法等手段促进疼痛改善效果,如果日常生活中发现疼痛异常加剧或出现疼痛变位等特殊表现,则需要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