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定义和危害
在静息状态下,成人的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潜伏性较强,所以大多数患者患有高血压后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如果不能及时对高血压进行控制,那这种疾病将会增加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如心脏病、中风等,并且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多数患者在确诊为高血压之后,会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来进行血压控制。
高血压患者为何不能随意停药?
⒈停药带来的即刻风险:⑴反跳性高血压的风险:首先,在停药之后,最首要的风险便是反跳性的高血压,这是指当患者在停止使用抗压药物之后,其血压数值会产生急速回升的情况。甚至可能会高于治疗前的数值水平。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药物在患者体内的作用突然中断,从而导致了体内生理机制出现反向调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因为失去了降压药物的抑制作用,从而导致代偿现象的出现从而使血压数值迅速上升。
⑵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增加:此外,如果忽然停药也会使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风险增加,有许多临床研究显示,当高血压患者在未经过医生的指导便擅自停药时,产生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概率则会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对于原本就属于心脑血管高发人群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影响则会更大,甚至可能会危及其生命安全。
2.长期影响:⑴病情恶化的可能性:由于临床上的高血压患者往往会伴有其他多种病,在停药后,患者的血压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体内其他相关疾病的控制。最常见的病是糖尿病,高血脂以及肾病的问题,这些疾病都会由于高血压的加重而表现得更加突出,进而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⑵药物抵抗性的增加:如果患者停药后再次接受药物治疗,那么则可能会对原有的药物产生一些抵抗性,并降低由于药物所带来的临床疗效。临床上将这一现象称为药物耐受性,一旦产生也就意味着患者在以后的治疗当中需要使用更高剂量的药物才能达到与之相同的治疗效果,甚至可能需要更换药物。这种耐受性不仅使得治疗手段的选择变得更加复杂,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医疗负担。
高血压患者如何科学管理药物?
⒈定期监测血压: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需要对自己的血压水平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记录,同时将记录结果告知给主治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⒉遵医嘱服用药物:在患者用药期间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绝对不可以出现擅自更改药物剂量或种类的情况。如果服药后产生副作用,则需要先向医生说明具体情况后,根据医嘱进行断药。
结语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在服药过程中需保持警惕,绝不可随意停药。停药不仅可能导致血压失控,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风险。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让更多的高血压患者认识到药物管理的重要性,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