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小儿肥胖症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据统计,我国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约占儿童总数的5%~8%。那么,小儿肥胖症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其临床治疗方法又有哪些呢?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一、小儿肥胖症的定义与分类
小儿肥胖症是因长期摄入能量多于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累过多、体重超标的一种营养障碍。它分为单纯性和病理性肥胖症,前者无明显内分泌或代谢问题,后者与内分泌或代谢异常有关,如生长激素缺乏或甲状腺功能减退。
二、小儿肥胖症的病因
小儿肥胖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量摄入过多:长期高糖、高脂肪饮食,特别是过量摄入零食、快餐等高热量食物,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2.活动量过少: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长时间久坐不动,使得能量消耗不足,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于体内。
3.遗传因素:肥胖有高度的遗传性,家族中有肥胖史的儿童更容易发生肥胖。
4.心理因素:精神创伤、心理压力过大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儿童过量进食,从而引发肥胖。
三、小儿肥胖症的临床表现
小儿肥胖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重超标: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20%即可称为肥胖。
2.皮下脂肪丰满:体格检查可见患儿皮下脂肪丰满,但分布均匀,腹部膨隆下垂。
3.运动能力下降:肥胖儿童常因动作笨拙和活动后易累而不愿锻炼,形成恶性循环。
4.心理问题:由于体型肥胖,部分患儿会产生自卑、胆怯、孤独等心理问题。
四、小儿肥胖症的临床治疗
小儿肥胖症的治疗需要坚持长期持续性治疗,治疗原则是通过减少热能性食物的摄入和增加机体对热能的消耗,使体重逐步下降。具体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小儿肥胖症治疗的基础。鉴于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治疗应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基础上,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多推荐低脂肪、低糖类和高蛋白食谱,以促使机体消耗自身的脂肪储备。同时,应鼓励患儿多吃体积大而热能低的蔬菜类食品,以增加饱腹感,减少总热量的摄入。
2.运动治疗
适当的运动能促使脂肪分解,减少胰岛素分泌,使脂肪合成减少,蛋白质合成增加,促进肌肉发育。因此,运动治疗是小儿肥胖症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肥胖小儿常因动作笨拙和活动后易累而不愿锻炼,可鼓励和选择患儿喜欢和有效易于坚持的运动,如晨间跑步、散步、做操等。每天坚持至少运动30分钟,活动量以运动后轻松愉快、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3.改善生活方式
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小儿肥胖症的治疗也至关重要。同时,应尽量减少孩子久坐的时间,多创造运动机会,如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等。
4.心理干预
由于肥胖儿童常存在自卑、胆怯等心理问题,因此心理干预也是治疗小儿肥胖症不可忽视的一环。家长和医生应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肥胖的信心和决心。
5.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肥胖的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药物进行治疗。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必须十分慎重,因为药物可能产生副作用及耐药性。对于肥胖伴高胰岛素血症的儿童,可使用二甲双胍等药物,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葡萄糖氧化,减少肝糖输出,从而起到减肥作用。
6.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一般不作为小儿肥胖症的首选治疗方法,因为手术治疗的并发症较为严重,且不适用于所有肥胖患儿。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严重肥胖导致生命威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
预防小儿肥胖症的发生比治疗更为重要。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避免高糖、高脂肪饮食,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家长还应注意监测孩子的体重变化,一旦发现体重超标应及时就医诊治。
总之,小儿肥胖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饮食治疗、运动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心理干预等多种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和医生应密切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帮助患儿逐步控制体重增长,恢复健康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