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别忽视!内镜检查后的护理关乎健康恢复
2025-04-09 00:00:00
作者:蒋抒
作者单位: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内镜中心

内镜检查是现代医学中一项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它能够直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情况,如食管、胃、肠道、呼吸道等,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很多人往往只关注内镜检查本身,却忽视了检查后的护理。事实上,内镜检查后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健康恢复至关重要。

内镜检查后的常见不适及原因

在进行胃镜、喉镜等上消化道或呼吸道内镜检查时,内镜需要经过咽喉部,这可能会对咽喉部的黏膜造成一定的刺激和损伤。检查后,患者可能会感到咽喉部疼痛、异物感、声音嘶哑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检查过程中内镜对咽喉部的摩擦、挤压以及局部麻醉药物的刺激所引起的。

对于结肠镜、胃镜等检查,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向肠道或胃内注入一定量的气体,以扩张管腔,便于医生观察。检查后,这些气体可能会在肠道或胃内积聚,导致患者出现腹痛、腹胀的症状。此外,内镜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对肠道或胃的黏膜造成一定的刺激,也会引起腹部不适。

部分患者在接受内镜检查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这可能与检查过程中对胃肠道的刺激、麻醉药物的副作用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特别是在进行无痛内镜检查时,使用的麻醉药物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胃肠道蠕动,导致恶心、呕吐的发生。

内镜检查后的护理要点

饮食护理

 禁食禁水:如果是进行的无痛内镜检查,在检查后需要禁食禁水2小时左右,以防止因麻醉未完全清醒而导致呛咳、误吸等情况的发生。普通内镜检查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也建议禁食1小时左右。

饮食选择:检查后的饮食应从流食、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刚开始可以喝一些温水、米汤、藕粉等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如果是进行了内镜下治疗,如息肉切除等,饮食的调整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可能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严格遵循流食或半流食的饮食原则。

饮食规律:恢复饮食后,要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感染。

休息与活动

休息:检查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特别是在进行无痛内镜检查后,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乏力等不适,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待身体恢复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活动: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散步等,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帮助排出肠道内的气体,减轻腹胀症状。但要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如跑步、跳绳等,以免引起腹部不适或导致创面出血。

观察症状

 生命体征:检查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血压等。如果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血压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腹痛、便血:注意观察腹痛的程度、性质和持续时间。如果腹痛剧烈、持续不缓解或伴有便血等症状,可能提示有肠道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需要立即就医。

其他症状: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咽喉部疼痛等症状的变化。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不缓解,也应及时咨询医生。

口腔护理

对于进行了胃镜、喉镜等检查的患者,要注意口腔护理。可以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轻咽喉部的不适症状。同时,避免用力咳嗽或清嗓子,以免加重咽喉部的损伤。

特殊情况的处理

如果患者在进行内镜检查的同时进行了内镜下治疗,如息肉切除、止血等,护理要求会更加严格。除了遵循上述一般护理要点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术后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避免剧烈活动,以防止创面出血。根据治疗的情况,可能需要在一段时间内严格禁食或遵循流食、半流食的饮食原则。同时,要注意观察大便的颜色和性状,如有便血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抗生素、止血药物等,以预防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

心理护理

有些患者在接受内镜检查后可能会因为对检查结果的担忧或对不适症状的恐惧而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家属和医护人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安慰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内镜检查后的护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减轻不适症状,促进身体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和家属应该了解内镜检查后的护理要点,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以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康复。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