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疾病,尤其在夜间发作的情况较为频繁,给患者带来了极大困扰。了解哮喘夜间发作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至关重要。本文将剖析哮喘常在夜间发作的生理节律和环境因素,并详细阐述发作前、发作时及发作后的应对策略。
哮喘为何常在夜间发作?
1.生理节律因素。人体的生理节律在夜间发生变化,这对哮喘发作有着重要影响。一方面,激素水平在夜间出现波动,例如皮质激素,其在夜间分泌量减少。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气道的炎症反应,当其分泌减少时,气道的炎症反应失去了部分抑制力,容易引发炎症加重,导致气道痉挛。另一方面,迷走神经在夜间兴奋性增强。迷走神经兴奋会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因此变窄。这种狭窄使得气流通过受阻,出现呼吸困难等哮喘症状,大大增加了哮喘在夜间发作的几率。
2.环境因素。夜间的环境因素是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因。首先是卧室环境中的过敏原,人在睡眠时与床铺等卧室用品长时间接触,尘螨、宠物毛发皮屑等过敏原更容易接近患者。尘螨在温暖潮湿的床铺环境中大量滋生,其尸体、分泌物等都是强过敏原,可刺激气道引发过敏反应。其次,温度和湿度在夜间也有变化。夜间温度通常降低,会使气道黏膜血管收缩,气道变得敏感。最后,湿度变化会使气道分泌物的黏稠度改变,变得更黏稠的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堵塞气道,从而诱发哮喘发作。
哮喘夜间发作的应对措施
1.发作前的预防准备:发作前做好预防准备能有效降低哮喘夜间发作的频率。保持卧室清洁至关重要,要定期清扫灰尘、更换床单被罩,使用除螨仪清理床铺,选择防螨的床垫和枕套,减少尘螨等过敏原。同时,将卧室湿度控制在40%~60%,温度保持在20~24℃左右,避免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对气道产生刺激。生活习惯上,睡前2~3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运动诱发哮喘。晚餐不宜过饱,也不要食用已知会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牛奶等,这样能减少夜间哮喘发作的可能性。
2.发作时的紧急处理:哮喘夜间发作时,要保持冷静。患者应立即使用急救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使用时,要先摇匀,然后取下盖子,用力呼气后将喷嘴放入口中,紧闭嘴唇,按下气雾剂同时深吸气,随后屏气数秒再缓慢呼气,一般一次喷1~2下,可根据症状在20~60分钟后重复使用。同时,要调整体位为半卧位或坐位,可在背部垫靠枕,这样有助于呼吸。如果呼吸困难仍未缓解,可解开上衣领口的扣子,保持呼吸道通畅。若症状持续加重,如出现严重的喘息、呼吸困难或嘴唇发紫,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就医。
3.发作后的后续护理:发作后,患者要保持平稳呼吸,避免紧张焦虑,让身体逐渐恢复。整理好使用过的药物和相关物品,检查药物剩余剂量,以备后续使用。还需要记录发作的情况,例如发作时间、症状表现(如喘息程度、有无咳嗽、咳痰等)、使用药物的剂量和次数等详细信息。这些记录对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同时,要适当补充水分,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如果发作较为严重,后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让身体机能尽快恢复正常。
结束语
哮喘夜间发作是生理节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这些原因,我们能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在发作前,通过保持卧室清洁、控制温湿度、调整生活习惯等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发作频率。发作时,保持冷静,正确使用急救药物、调整体位和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严重时要及时就医。发作后,平稳呼吸、整理药物、记录发作情况、补充水分和注意休息等护理措施有助于身体恢复,并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患者和家属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对于有效控制哮喘夜间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希望这些内容能为哮喘患者带来更多帮助,让他们能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