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卫健联播
热点排行
全国名老中医李恒明:六十年行医路,传承中医情
2024-09-24 11:03:21
作者:冯若冰
作者单位:大众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冯若冰)89岁、每周坚持坐诊、门诊日8点之前必到岗……在四川遂宁,有一位令人敬仰的全国名老中医——李恒明。她用自己的坚守与奉献,诠释着对中医事业的热爱。69年的从医生涯,李恒明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粉丝”,许多患者专门挑她坐诊的日子来看诊。

近期,遂宁气温持续走高,多个高温红色预警接连发布。然而,高温并未阻挡李恒明的脚步。她每天坚守岗位,用汗水守护着大家的健康。“大家都说我看诊慢,但是都愿意等,这是最让我高兴和骄傲的事。” 李恒明的话语中充满着欣慰与自豪。只要身体允许,她都会坚持坐诊,为患者服务,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发挥余热。

不愿舍弃的老物件 旧办法传承中医文化

走进遂宁市中医院和平路院区李恒明的门诊室,上午10时许,已有七八位患者在候诊,其间还有患者陆续拿着检查报告来复诊。

“先看一下你的血压,有一点偏高。”一位患者刚坐下,李恒明便开始仔细查看其挂号单上整齐罗列的 6 组血压值。“为患者多次测量血压是我从医以来坚持的习惯。” 李恒明说,这样做是为了尽可能避免患者紧张等因素造成的影响,确保数值更加准确,从而更精准地判断患者的情况。

反复测量血压以求更精准辨症仅是其一。在李恒明的门诊室里,诊台左边摆放着一块老式手表和一面贴满透明胶的老旧镜子,这两样老物件是她看诊时必不可少的 “帮手”。为患者把脉时,手表用来看时间,精准记录一分钟内患者的脉搏次数;老旧小圆镜则用来观察患者口腔等情况,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拿到镜子,弯曲舌头,看到没有,黑的。” 李恒明熟练地将圆镜递给患者,用棉签在患者口腔里检查,查看口腔内的情况后,建议患者 “要适当调整饮食结构”。

这两样老物件陪伴了李恒明几十年,是她的 “老朋友”。“我喜欢用一些老办法,直接有效,这也是承载中医药文化的方式。” 李恒明行医六十多年,治病救人从不敢有丝毫懈怠。也正因如此,她头顶数十项殊荣: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名中医、全球华人医药事业杰出成就奖、遂宁市名中医…… 每一项荣誉都是对她医者仁心的高度褒奖。

手动添加诊疗号  把时间留给患者

在问诊台的一侧,放着热心患者为李恒明端来的医院自制乌梅汤。从早上8点到11点,忙于看诊的李恒明还没顾得上喝一口水。“近段时间遂宁持续高温,连续多天温度超过40℃,但李老从没缺席坐诊。” 医院的医护人员介绍说,李恒明坐诊日 8 点之前都会雷打不动地出现在医院,一坐就是8小时以上。为了确保她的健康,不时会有医护人员到诊室来串门,为她送上一杯水或者询问一下她的身体情况。

李恒明总是把时间留给患者。“老患者和本院的医生都知道,我看得特别慢,有时候一个患者要看20—30分钟。” 在诊治过程中,她不仅要问病情、找病因,还要教患者鉴别病情、分析病因。“只有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才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考虑到李恒明的年龄和看诊情况,医院安排她每周星期一、三、五坐诊,每次发放15个号,相当于半天门诊的班。但慕名而来的病人众多,每天挂号都会满员。为了不让患者白跑,李恒明常常手动加号,把半天门诊上成一天。近段时间,她每天都要诊疗20多名患者,最多一天看了30多名病人,工作到晚上9点多。

病人多的时候,午饭就只能将就。李恒明的午饭基本就在食堂解决,有时候一碗面,有时候一碗抄手,吃完饭又继续看诊。“我中午不休息。” 她总是这样说。

年岁渐长加之长时间坐诊,李恒明的心脏和腰椎都出现了问题。但即便身体不舒服,她也从未缺席过工作岗位。从医 60 多年,李恒明已挽救垂危患者上万人次,培养了上千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

李恒明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中医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在她的身上,大家看到了一位老中医的坚守与奉献,看到了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希望,她的故事也在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中医事业,为守护人们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