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立冬。这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那么,冬天有着怎样的规律呢?我们又要怎样做才能保养好身体呢?
冬季与肾相对应,而肾有藏精的功能。冬季养生的核心就在于 “藏和养”。
春夏是人体阳气往外升发的季节,秋冬则是阳气逐渐内藏的季节,这是天地间的平衡之道。
简单来讲,春夏就像是放电的过程,而秋冬则如同充电一般。
藏:藏什么呢?
1.情志要有所隐藏;2.阳气要藏;
首先,要避免急躁暴怒,做到节欲以护阳、养肾而藏精。此外,还需避寒就暖,这里的避寒就暖不只是针对居住环境,饮食和穿着方面也要注意。其次,不宜大量出汗,因大量出汗会导致阳气外泄。
养:怎么养呢?
睡眠:冬季宜早睡晚起,顺应自然界阳气的潜藏,以养人体阳气之根本,避免寒邪侵袭,有利于保持精力充沛和身体健康。
护阳气:冬季,阳气内藏且潜伏不动,在此期间不宜随意对其进行扰动,更不可强迫阳气外泄。冬天宜减少出汗,适当节欲甚至禁欲,同时可多晒太阳、勤泡脚等。
防寒保暖:吃暖、穿暖、住暖、行暖。根据天气适量加减衣物,切不可只图方便或为了美丽而衣着单薄。长期受寒易损伤人体阳气,还会让裸露的关节遭受风寒湿邪侵袭,进而引发关节疼痛等问题。
饮食:少吃辛辣刺激、高盐咸的食物,多食易耗损阴液之物,如辣椒、花椒、大蒜等。冬季肾水较旺盛,肾水克心火,所以可适量食用一点苦味的食物来补益心脏之气。
运动:尽量选择在晨起时进行运动,运动过程中不宜大量出汗,并且要做好保暖防寒措施。
精神保养:有一种病被称为冬季忧郁症,有的人一到冬天就会出现无法提起精神、难以集中精力,或者感到焦躁、忧郁、容易疲劳等症状,这些情况其实是脏腑失衡在身体上的外在表现。在冬天,那些肾气不足、肝气不舒的人更容易产生悲郁情绪,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养肾和调肝。
冬天怕冷怎么办?
冬季就像是检验体质阳气盛衰的晴雨表,不少人在冬季会出现畏寒、手足冰冷的情况,这该怎么办呢?
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治未病科为大家分享几个中医小妙招。
浴足:常言道 “寒从脚起”,可采用具有温阳益肾、散寒止痛功效的浴足方,比如温肾益阳散、安神助眠汤等。①温肾益阳散:选取当归、川芎、苍术、鸡血藤、艾叶等药材,这些药材能够起到温肾益阳、散寒通络的作用;②安神助眠汤:选用夜交藤、合欢皮、远志、柏子仁等药物,可达到安神定志、除烦安眠的效果。
督脉灸: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被誉为 “阳脉之海”。督脉灸能够温阳益肾,对多种症状有改善作用,比如手足冰凉、背脊畏寒、体虚容易感冒、小腹坠胀冷痛、腰膝酸软、宫寒不孕、夜尿频数以及脉象虚弱等情况。
总之,冬季养生是一门顺应自然、呵护身心的大学问。我们需从情志、睡眠、饮食、运动、保暖等多方面入手,藏养结合,守护好身体的阳气和肾精,以更好地迎接四季轮回,享受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