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常见的临床疾病,也被称作颈椎综合症,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变化为基础的疾患,导致颈椎病的原因有韧带增厚、长期劳损、神经根受压、骨质增生等,从而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有椎间盘退变等病变表现,比如椎动脉与交感神经受到压迫、椎节松动或失稳而引起的疼痛。颈椎病有许多治疗方法,在中医治疗上,针灸治疗法是大家都容易接受的一种方法,那么如何开展针灸治疗呢?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吧!
颈椎病的症状表现
颈椎病的症状表现十分复杂,且多样,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初期发生的症状较轻,随着时间的推移、疾病的积累,在后期会不断加重。颈椎病的症状表现为肌肉萎缩、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行走困难、颈肩痛等,严重时会出现瘫痪、四肢麻痹。
当出现交感神经压迫和颈椎病累时,会出现心慌、视力模糊、耳堵、头晕、心动过速、发干、平衡失调、耳鸣等症状,又时还会出现吞咽困难与胃胀气的症状。
颈肩酸痛可放射到上肢与头枕部、其中一侧肩背不会有沉重感,手指发麻,手握物无力,甚至还会不自觉的丢失握物,使其落地。
经常伴发头、颈、肩酸痛,脖子僵硬等症状。有时还会晕头转向,严重的情况下卧床不起,伴发恶心、呕吐,极少一部分患者可能发生猝倒。
颈椎病多发群体
姿势不当。比如,急刹车时最容易出现颈部拉伤;躺在床上看书、追剧;卧在车上睡觉,这回降低肌肉的保护作用;使用较高的枕头睡觉等。
上班族与学生党。上班族经常坐在办公室盯着电脑工作,学生党长时间的低头看书、写字,由于长时间的工作,肌肉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容易患颈椎病,从而损伤局部韧带与椎间盘。
先天遗传。先天性小椎管也是颈椎病的发病缘由,紧追结构的发育不良,导致神经根管狭小与颈椎中央椎管的患者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
头部外伤者。原先头部受到外伤并不能直接引发颈椎病,但是其能够加重颈椎病的发生,是颈椎病的诱导因素。
颈椎病的针灸护理思路
颈椎病的针灸护理方法众多,其中包括温灸器灸、温针灸与艾柱隔物灸。其中温灸器灸需要先选穴,如多汗者加肺俞和复溜两穴;凤池、颈夹背,手指麻木加合谷;头晕头痛的患者可选后溪、百会。选好穴之后,就开始选用药艾条,将其点燃放在湿灸器中,控制温度为50至60℃左右为宜,并按压悬钟、颈夹背、曲池、大椎、足三里、中渚、身柱、天宗、环跳、阳池、肾俞、肩井等穴位,每个穴位都要按压5分钟左右,针灸结束后可搭配推拿手法对椎体进行整复。
温针灸在进针得气之后采用以平补平泻针法,针柄套2厘米左右的艾条,进行温针灸疗法。选主穴中的曲池、大椎、悬钟,配穴肾俞、天宗、阳陵泉,每日针灸一次,8~10次为一个疗程,三个疗程效果更加。
在进行针灸护理的过程中,可选一组穴,通常选夹脊颈5至6,比如颈肩麻木或疼痛到腕指,可选用上述诸穴。夹脊穴的做法为:用30号2厘米的毫针,朝着脊椎方向呈75°角刺入,直到到针尖有抵触感时,可退针五分。通过提插与小幅度捻转的结合,传导针感。
建议从弱到强,逐渐获取,不能猛刺和乱捣。倘若不满意针感,可适当的调整方向,缓慢出针。在取大椎穴时,应迅速进针,然后再慢慢送针到1.5厘米深。进针的过程中,必须将针尖略微向上,得气之后再将针尖略微向下,用拇食指夹持针柄快速小幅度捻转,让患者产生酸麻感,使气血顺着督脉往下运转,接着改成自上而下具有节奏感的捻转,比如食指向下捻针,拇指朝上,将此动作持续0.5分钟。退针到皮下组织时,应将提插捻转的动作控制在一分钟,让患者的酸麻感行至肩臂。选用风池穴时,应沿着鼻尖方向进针1.5厘米。让针感放射到患者的头颈部。天柱穴略朝肩脊刺,使针感朝颈部放射,都采用平补平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