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慢性心脏病患者护理手册:家庭护理要点与技巧
2025-01-03 17:04:57
作者:张璐瑶  
作者单位:眉山市中医医院心 血管内科

慢性心脏病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护理。家庭护理在慢性心脏病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物管理

理解药物的作用和用法至关重要。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能增强心肌收缩力,纠正心律失常,但过量可能导致中毒。因此,护理者需确保患者在正确的时间服用适当的剂量,并监测心率。

ACEI如依那普利,能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但也可能引起干咳。护理者应记录患者的血压变化,若出现持续性干咳,应寻求医生的建议。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用于减慢心率,控制高血压,但可能会导致心动过缓。护理者需密切监控患者的心率和血压,一旦心率低于50次/分钟或出现低血压,应立即停止药物并报告医生。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液体,但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特别是低钾血症。护理者应监督患者的尿量,记录每日摄入和排出的液体总量,如有异常,如少尿或体重短期内显著增加,应立即与医生联系。

在药物管理中,护理者还需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洋地黄类药物与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胺碘酮)或某些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合用,可能增加中毒风险。因此,家庭护理者需了解患者所有正在服用的药物,以及任何可能影响药物效果的状况,如低钾血症。

饮食与生活方式

1.低盐饮食:高盐饮食是慢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它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荷。为了控制钠摄入,患者应遵循每日摄入2克的限制,并尽量避免加工食品和快餐,这些食物中往往含有大量隐藏的钠。

2.液体管理:对于心力衰竭患者,限制液体摄入至关重要。通常建议患者每日液体摄入量不超过1.5至2升,这包括水、汤、果汁等所有液体。家庭护理者应监测患者的体重,如果体重在几天内快速增加,可能预示体液潴留,需要立即与医生联系。

3.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适量的运动对于慢性心脏病患者的康复和心血管健康有益。运动应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进行调整,如可从轻度有氧运动开始,如步行、慢跑等。抗阻运动(如使用哑铃或弹力带)可以帮助增强肌肉,提高体力。运动时应避免过度劳累,以不出现症状为原则,如呼吸困难、胸痛或心悸。

4.定期监测:家庭护理者应鼓励患者自我监测体重、尿量和血压,并记录数据,以便及时向医生汇报。通过观察体重变化,可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如体重快速增加,可能需要调整药物或就医。监测尿量有助于评估利尿剂的效果,确保液体平衡。

5.健康的生活习惯:定期参加体育活动,减少静坐时间,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心脏健康也至关重要。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是慢性心脏病患者必须遵循的原则,因为烟草和过量酒精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理支持与紧急应对

教育患者认知行为疗法和积极心理应对策略。例如,冥想、正念练习和深呼吸可以帮助患者在压力下保持冷静,降低心率,减轻焦虑。定期参加支持小组,与其他心脏病患者分享经验和鼓励,也是增强心理韧性的重要方式。

在紧急应对方面,家庭护理者需要了解常见的心脏病急症信号,如心绞痛加剧、胸闷、呼吸困难加重、心悸、晕厥等,并教育患者在这些情况发生时如何采取行动。

制定一个家庭紧急应对计划至关重要。计划应包括在症状加剧时的行动步骤,如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使用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以及家庭成员的角色分配,如谁负责拨打急救电话,谁负责安抚患者情绪。定期更新和演练这个计划,确保在真实情况下,每个人都能清楚自己的职责。

护理者应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因为长期的护理压力也可能导致自己的情绪问题。护理者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压力释放方式,如运动、冥想、社交活动或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良好的自我照顾可以确保护理者有足够的能量和耐心去支持患者。

结束语

慢性心脏病患者的家庭护理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管理、饮食建议、活动与康复、心理支持、监测与记录、应对急症与紧急情况等多个方面。家庭护理者需要与医疗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定期复评和讨论患者的病情和护理计划的有效性,以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